央广网北京8月16日消息(记者于琦)暂缓半年后,中国免税店龙头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国中免”)重启赴港IPO。近日,中国中免距离H股上市又近了一步。

8月15日,中国中免在港交所公告,于8月15日-18日招股,拟全球发售约1.03亿股H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占5%,国际发售占95%,另有15%超额配股权。每股发售价143.50-165.50港元,预期H股将于8月25日上午九时正开始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买卖。

此前8月9日,中国中免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中金公司和瑞银集团为联合保荐人。若公司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有望成为今年港股市场最大的IPO。然而,在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股价下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中免最终能否踏准H股上市时机?

“免税茅”重启赴港IPO 专家:或非最佳时机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中免成立于1984年,是全球最大的旅游零售运营商,专注为境内外旅客和中高端客户销售优质的免税和有税商品,每年为近2亿人次的国内外游客提供免税商品服务。2009年10月,中国中免在A股成功上市,被誉为“免税茅”。

实际上,这不是中国中免第一次冲刺港股,去年以来,中国中免就开始谋划步入“A+H”时代,但过程一波三折。

2021年6月,中国中免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材料。2021年11月11日,公司公告证监会批复核准公司发行不超过1.95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随后,中国中免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并披露聆讯后资料集。

然而2021年12月,中国中免宣布暂缓H股上市进程。公司在公告中解释称,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受到较大冲击,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公司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暂缓本次H股发行上市的进程,后续安排视市场情况确定。

彼时,中国中免在A股市场也一路下跌。2021年底,中国中免A股股价较高点几乎“腰斩”。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自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11日,中国中免股价震荡下滑,跌幅高达46.9%。随后触底反弹,股价略有回升,截至8月16日收盘,报收元190.18/股,总市值为3713亿元。

直到今年6月底,中国中免再次递交上市申请,重启赴港上市。据招股书披露,中国中免二次赴港上市拟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6个用途,包括:约48.8%用于巩固国内渠道,包括投资主要机场的约8间免税店、约20间其他口岸免税店、约20间有税旅游零售项目等;约22.5%将用于拓展海外渠道,其中包括海外市内免税店、海外口岸免税店、6间邮轮免税店以及收购2-3间海外旅游零售运营商;约13.5%将用于改善供应链效率;约1.5%用于升级信息技术系统;约3.7%用于市场推广和进一步完善会员体系;约10%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暂缓半年,中国中免为何在这个节点再次启动赴港IPO?“受到疫情的影响,当前中国人出国购物和海外代购的难度越来越大,所以免税商品的这种价格优势和需求的旺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愿意去购买免税商品,免税商业的整体商业模式,呈现出非常好的市场发展的态势。”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央广网记者。

中国中免此时上市,是否能踏准H股上市时机?“中免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央企身份和免税牌照,但自身的经营管理效率方面仍有很明显的短板,加上其他企业陆续布局免税业务,对中免造成很大压力,启动H股上市除了融资之外,更多是通过香港布局更多免税业务。”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直言,“单纯从市场角度,目前不是合适的时机,但是H股需要境内监管机构一系列的审批,所以并不能精准掌握上市窗口。”

“免税店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建设,中国中免在单一市场上市无疑不足以支撑其长期发展,通过香港市场的二次上市,中国中免可以获得足够的发展资金,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影响力。”江瀚表示。

毛利率连续三年下滑 如何寻求突破?

经过近40年的发展,这家成立于1984年的“免税茅”,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零售运营商。然而,今年以来,中国中免却未能保持去年同期的超高增长,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

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中免营业收入为276.51亿元,同比下滑22.17%;归母净利润39.38亿元,同比下滑26.49%。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中国中免坦言,报告期内,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多地频发对公司的日常经营造成短期影响,尤其是海南机场离岛人数3-5月单月同比分别下降56%、79%、66%,上半年累计下降37%,导致公司免税门店客流尤其是海南地区同比大幅下滑;上海地区因疫情防控临时关闭物流网点39天,对公司线上线下业务销售带来了较大冲击。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海南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及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的客运量较去年第二季度减少超过60%。此外,2022年8月初,海南部分店铺须暂停营业,当中包括三亚国际免税城,而这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及经营业绩造成短暂的不利影响。

华泰证券最新研报将中国中免的目标价由人民币260元下调至247.45 元,称预计8月中免海南线下销售将受到不利影响,进而拖累全年业绩。

“经营成本增加,免税品的热度已经相比开始时减弱,加上疫情、竞争等因素,导致公司业绩表现不佳。”沈萌分析称。

回顾中国中免近三年的业绩,财务数据披露,2019-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80.12亿元、525.98亿元、676.7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4.71亿元、71.09亿元及124.41亿元。过去三年中国中免的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18.7%,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达50.8%。

虽然营收、净利相对稳步上涨,但中国中免的毛利率已连续三年下滑。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中国中免的毛利率分别为51.1%、38.9%及32.9%。

“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销售成本增加,包括就有税商品支付的关税、消费税及其他相关税项增加以及使用折扣及促销。”中国中免称,“公司将进一步发展高质量的有税业务,满足顾客更为高频的多元化旅行场景需求,以保证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及平衡业务风险。”

在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以及海南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中国中免还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年来,在海南离岛免税的利好政策下,中国免税行业的准入门槛有所降低。如2020年6月,王府井获得免税业务牌照,成为了国内第八家拥有免税牌照的企业,中百集团、欧亚集团等均在排队申请免税牌照。

“我们无法保证我们能够及时适应与免税零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变化,或能够有效地与新进入者竞争,及我们可能会失去我们的市场份额且我们的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中国中免在招股书中提示了相关风险。

在沈萌看来,免税业务除了牌照之外,竞争的门槛就是服务。“中国中免在这方面明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当牌照的护城河逐渐消除,对中免的经营压力会不断加大。”沈萌指出。

编辑:张圣琪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