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4日消息(记者蒋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办、国办日前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建立绿色股票指数,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专家指出,这些举措将为碳减排企业提供更多市场化的融资渠道,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全以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为基础的碳排放权抵消机制,把具有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的林业、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等领域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研究发展基于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各类资源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建立绿色股票指数。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说,建立绿色股票指数将为绿色低碳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融资便利,“现在国家已经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来可能很多高污染的行业、高碳排放的行业,一年的利润还不够交碳排放权费用的,这些企业可能被淘汰。而做清洁能源的这些新能源企业,比如光伏、新能源汽车、风电、太阳能等这些企业,则可以通过卖出多余的碳排放权来获得好的回报。建立绿色股票指数其实有利于这些绿色环保的企业,特别是新能源企业,会给他们带来增量资金。”

意见还提出,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符合绿色项目融资特点的绿色信贷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和机构发行绿色债券。

在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蓝虹看来,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不仅可以提升碳现货市场的活跃度,同时也能通过金融的手段、市场的手段,激励更多企业加大碳减排的力度。蓝虹说:“因为很多的减排是需要靠设备的,上设备是需要成本的。如果没有期货交易,那么作为企业要上减排设备可能会资金不足,有了期货交易后,我们就等于把减排设备产生的未来的一到两年的收益通过期货收回来了,收回来后现在就可以购买更好的减排设备。”

从今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后,浙江、山东、山西、湖北等全国多地都有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业务落地。蓝虹说,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其实也是用期货的思维来解决企业在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问题,“其实,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和碳排放权抵质押,它是运用两种不同的金融工具,但目标都是一致的,会给这些减排企业带来更多的融资机会。依托碳排放权这样的基础资产,开发出比如碳排放权抵质押、碳排放权期货,或者还有更多的金融衍生产品,就可以为它的减排融到更多资金,从而推动减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