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0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猪肉价格最近继续下降,“猪周期”起起落落。为有效缓解市场波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最近联合印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围绕促进监测预警、储备调节、政策协同,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工作安排。

 

根据《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主要选取猪粮比价、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作为预警指标,区分过度下跌和过度上涨两种情形,合理确定预警指标临界值,并设立三级预警区间。与以往只看猪粮比相比,预案增加了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这两个指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郭丽岩分析,这样预警信息会更加精准及时。

郭丽岩说:“在过去的两三年调控过程当中,我们也发现36大城市精瘦肉价格在很多关键时刻对于整个市场,尤其是终端零售市场有效供应的情况的刻度还是比较精准和及时的。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其实是未来一年之后左右的这样一段时间市场有效供应的一个很好的先兆指标。所以,加这两个指标更加多元。”

具体到预警区间,预案根据近年来养殖成本收益变化情况,将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比价由此前的5.5:1~5.8:1提高到7:1。当猪粮比价处在7:1~9:1时,不进行预警。低于或者高于这个区间时,根据不同幅度,分别发布过度下跌情形和过度上涨情形一二三级预警,其中,一级预警级别最高。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说:“对于猪粮比价的盈亏平衡点,由原来的5.5~5.8调整为7,这样的调整更适应当前整个生猪生产成本的变化,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目前由于其它的一些生产成本变化导致的整个猪粮比盈亏平衡点的提升。”

预案还依据政府猪肉储备的不同功能定位,分设了常规储备和临时储备。国家层面常规储备主要用于满足市场调控和应急投放需要。临时储备则主要是在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产能大幅下降时进行收储,以稳定生产预期,实现有效“托市”稳产能。同时,储备规模比以往有了大幅提升,调控能力明显增强。郭丽岩说,预案对生猪及猪肉价格坚持“调高”与“调低”并重,可以有效缓解市场波动,“我觉得这个机制在当前时点出台,还是可以使得整个市场能够进一步有序运行,使得整个生猪产业和猪肉市场平稳运行能够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是我对机制化这套设计的一个理解。那么它是平衡买卖双方关系,既关注生产者,也关注消费者,更好地平衡他们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