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2日消息(记者蒋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央行于12日举行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6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对经济恢复保持稳固的支持力度。

12日,央行举行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央行)

 

  2021年以来,货币政策稳字当头,货币信贷保持合理增长。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7.65万亿元,同比增长9.4%。社会融资规模存量294.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24万亿元,数量虽然少于上年同期,但仍然是季度增量的次高水平。一季度金融机构新增贷款7.6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

  在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这些新增贷款有力支持了经济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他说:“2021年以来,金融机构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总量方面,金融机构贷款平稳合理增长,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贷款的需求。一季度金融机构新增贷款7.67万亿元,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多增了5741亿元。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节奏把握适度,保持了支持实体经济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提高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后劲。”

  孙国峰说,下一步将坚持跨周期设计理念,兼顾当前和长远,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做到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近期,部分热点城市出现了房价过快上涨,经营贷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地金融监管部门已经要求银行对这些问题进行自查,初步摸清了典型案例的典型做法和关键的违法环节。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将持续跟踪和关注调查的进展和结果。他说:“在部分房价上涨预期较强、炒作氛围较浓的热点城市,出现了骗取银行经营贷实际用于购房的现象,甚至有些还涉及有组织的违法活动。如果不能及时得到遏制,不仅会影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而且会挤占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资源。”

  邹澜指出,近年来,经营性贷款在满足小微企业临时的周转性资金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希望在处理资金违规流入楼市问题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不要影响到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质量。

  眼下,碳达峰、碳中和热度不减,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对于这一支持工具的进展,孙国峰表示,正抓紧研究,争取尽快推出。他说:“碳减排支持工具是直达实体经济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这一工具正在设计过程当中,它的原则就是市场化、透明化、国际化。市场化是指按照市场化原则设计激励相容机制,激发金融机构积极性,主动向碳减排领域配置更多资源。透明化是指工具的机制、应用规则都是明确的,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政策具有精准性和直达性。国际化是指工具支持的碳减排领域和国际是接轨的。具体的工作内容请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