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大楼(来源:视觉中国)

央广网北京3月28日消息(记者蒋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记者近日从央行主持召开的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上了解到,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继续实现普惠小微贷款“量增、价降、面扩”,以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同时,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更多金融资源将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

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近日在北京召开,央行行长易纲、副行长潘功胜、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以及政策性和开发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实体经济恢复尚不牢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结构仍需调整优化,金融系统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总量上要“稳字当头”,保持贷款平稳增长、合理适度,把握好节奏。保持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实现普惠小微贷款继续“量增、价降、面扩”。推动金融系统继续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指出,当前我国信贷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是服务实体经济,而小微企业则是其中需要重点支持的薄弱环节。

曾刚表示:“小微企业提供了很多就业,是保民生、保就业非常重要的抓手。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宣布,精准直达实体的货币政策工具还要继续延续,这本身也表明了进一步强化对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支持的导向。”

座谈会还指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一步还要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碳减排投融资活动的支持,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

曾刚说,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减排和绿色领域的支持力度,既能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也有利于银行自身探索挖掘新的增长机会。

曾刚认为:“这些领域本身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会,比如绿色转型,这里面有很多商业回报的机会。对银行来讲,去承担和履行这样的责任,一方面促进了整个国家战略的实现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从长远看,也是为银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说,在支持小微和绿色金融方面,金融系统要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张旭指出:“影响银行信贷行为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些是货币政策不易改变的,这些因素往往会阻塞货币政策的传导,需要用改革的办法进行疏通。”

座谈会还透露,银行业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制造业的支持,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增加高新技术制造业信贷投放。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2020年,我国银行业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净利润首次整体“负”增长,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94万亿元,同比下降2.7%。

展望2021年,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银行业的整体表现肯定会好于去年。“一方面整个经济在进一步企稳回升、持续向好,同时企业的基本面也在不断改善,有助于银行控制不良率的发生,也有助于银行风险的防范。总体来看,今年银行资产的增长会保持平稳,而且利差的水平也总体稳定,因此银行的经营业绩总体还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