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8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减税降费”是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年度减税降费规模也持续受到市场和社会关注。不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未提及2021年减税降费整体规模的预期性目标。这一罕见做法释放了何种政策信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设置年度减税降费整体规模的预期性目标,这与往年有所不同。像是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实际完成情况是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超过2.6万亿元,超出既定目标。再比如,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实际完成情况同样超出预期,达到2.36万亿元。

那么今年为何没有设置减税降费整体规模的预期目标?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刘昶认为,这体现了淡化总量、更强调结构的政策取向,并且给出了“相机调控”的政策空间。刘昶说:“减税降费政策是用政府财政收入的减法换取市场主体收益的加法,持续多年的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确实降低了市场主体的成本增加了其收益,直接表现为宏观税负水平持续大幅下降。今年虽然没有设置具体的减税降费规模目标,这并不意味着减税降费政策发生了急转弯。需要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明确,我们的宏观政策会‘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这充分表明我们已经给出了‘相机调控’的政策空间。”

在淡化总量的背景下,“结构性减税”这一关键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明确提及。观点指出,在多年的规模性政策之后,减税降费政策将越来越注重科学化和精细化。

刘昶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主体更加聚焦,今年的政策主要关注小规模纳税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另一方面,政策作用的领域也更加聚焦。例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这就意味着,100万元的研发费用在税前可以扣除200万元。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潘越持续关注企业创新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她看来,今年的减税降费政策体现了连贯性,并且结构性更加凸显,更加注重精准发力。

潘越说:“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很高兴地看到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支持等方面的政策。像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给企业研发成本做了‘减法’,能够更好地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界红说,无论是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还是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市场主体都从中持续受益,稳住了市场预期,增强了今年的发展信心。

“我看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提到‘减税’,并且有一系列举措,稳住了我们市场主体的预期。像是我们企业,去年减免各种税费将近950万元,是一个很大的政策‘礼包’。所以我们也继续期待,今年一些结构性减税措施能够继续为我们企业发展增添更多动力。”邢界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