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7日消息(记者刘倩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作为我国营商环境评价领域的首部国家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在17日发布。报告显示: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明显提升。

  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放宽 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17日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各地区、各部门聚焦减审批、减材料,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放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分别减至40条和37条;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数量由151项减至131项。2019年全年,全国减税降费2.36万亿元,取消证明事项超过13000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林念修说:“全国范围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简政放权更加深入,监管执法更加公正,政务服务更加优质,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有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离不开各地、各部门的努力。《报告》绘制了1000多张解释图表,梳理了优化营商环境各领域240多份政策文件和210多项改革亮点。截至2020年,全国累计已有98个城市参与到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改革实践中。林念修表示,希望这份《报告》可以为各地区互学互鉴、共同提高营商环境提供重要参考。林念修说:“我们衷心希望,《报告》的发布能够促进交流互鉴、凝聚社会共识、增强工作合力,推动更多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并复制推广,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便民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作为世界银行评估中国营商环境的样本城市之一,北京锐意改革,共计1万多字的《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也在今年施行。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军说,北京正在不断为企业送出改革红利。

  王军介绍:“三年来,北京先后出台了1.0、2.0、3.0版改革方案,还有政务服务跨越行动计划,区块链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颁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形成了巨大的改革浪潮,送出了一批企业欢迎的改革红利。2019年,北京直接为企业社会减负约1800亿元。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为中小微企业减免房租76.8亿元,为小微企业办理贷款延期还本943.75亿元。”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我国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缩短办事时限,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报告》显示: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连通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0多个国务院部门政务服务平台,接入地方部门300多万项政务服务事项和一批高频热点公共服务。

  宁夏银川是我国内陆欠发达地区。这里正在努力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局长井胜介绍,通过减环节、压时限,银川的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市场活力也被激发出来了。

  井胜说:“这几年,银川先后开启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体化集成审批,还有1230审批服务的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包括和企业面对面交流、对企业的帮扶机制等。这些机制的创新让我们更加精准、有效地走进了企业。这几年,银川的市场主体活力不断被激发,每年的提升率都在20%以上。目前,银川的市场主体已经接近30万,比例在西部地区应该还是比较高的。”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也需要创新。这里的创新既包括制度创新,也包括科技创新,而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深圳,深圳发改委副主任郭跃华说:“企业为什么愿意到一个区域来?因为这个地方的综合营商环境好,综合成本比较低,产业链、创新链条比较完整。深圳通过布局城市级的智能感知系统,打通政府各个部门公共服务的底层数据,结合各行业应用领域的云布局,最后就转化成整个城市的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场景应用,开展面向未来的城市场景应用创新。这些应用场景所带动的创新,激发出的企业活力往往会超出我们的想象,会激发一个产业的发展。下一步,我国将继续精简准入审批手续,清理变相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违法违规行为,减少监管执法干扰,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新产业、新业态等创新发展的监管规则。与此同时,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清理整治乱收费和第三方截留减税降费红利行为,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