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18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全国两会开启在即。以今年的全国两会为新起点,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更加积极有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继续做好“加减乘除法”?中央广播总台经济之声推出系列微访谈《财税力量新出击》,前瞻财税政策的走向与潜力。

  本期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特殊形势下政府花钱要更讲绩效。

  记者:财政赤字、专项债、特别国债规模马上就要在全国两会期间揭晓。对此您有什么期待?

  刘小兵:期待的话,我想我更加关注的是借来的钱要花到哪里去,以及之后准备怎么还,毕竟借钱都是要还的。

  记者:受疫情影响,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缓解这种压力,您认为短期性措施和长期性改革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谋划?

  刘小兵:我认为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节流”而不是“开源”,把一些不该花的砍掉,然后把这个钱拿到该花的地方去。

  记者:嗯,在优化支出结构上做文章。在财政收支持续承压的背景下,从近期密集释放的政策信号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被摆在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那么要从哪几个方面实打实地提高花钱的效率?

  刘小兵:假设花钱规模既定,要提高效率的话,我想只有加强实质性的监督监管。具体有三点:第一,确保花这个钱是有必要的,没必要的钱不要花;第二,有必要花的地方,花的结果要公开透明,让大家都知道花的绩效怎么样;第三,在花钱的过程当中,要防止“为别人花别人的钱”变成了“为自己花别人的钱”,也就是要防止贪污腐败。这样的话,我想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一定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记者:我们看到今年您带来的一份建议是,完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这也是和怎样把政府的钱花好有关。如何理解您在建议中提到的“无科目不花钱”?

  刘小兵: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就是政府应该花钱的地方,没有科目政府就不能花钱,否则你花了钱,你就找不到科目记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要强调尽量减少“其他支出”的原因。如果你花了不该花的钱,找不到科目记账的话,你就必然会记在“其他支出”上,所以要压缩“其他支出”的比重。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完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意义在于,它是实现对政府花钱有效监督监管的手段。如果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不合理、不科学的话,前面我提到的三个实质性办法,就无法做到。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