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8日消息(记者张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冲击之下,中国经济化危为机,逆势上扬。中国经济体系自身拥有修复向好的内生力量不断迸发。系列报道《疫情下的硬核中国经济展望》第三篇:金融机构转型升级正当时,小微企业融资方式迎来新起点。

  超过八成小微经营者面临资金缺口

  小微企业融资难由来已久。伴随着复工复产重启,小微企业迎来现金流大考。近期,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团队发现,疫情中81.9%的小微经营者面临资金缺口。其中,6成以上小微经营者的资金缺口基本在50万元以内,其中近半数仅为10万元以内,而71%的受调者认为,只要能及时获得融资,就能够对冲疫情风险。

  为了精准滴灌帮扶实体小微企业的复工复产,2月20日,全国工商联、网商银行与25家银行联合推出了“无接触贷款”方案。3月5日,全国工商联和网商银行进一步联合银行业协会、100多家银行,推出“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未来半年内,十项无接触贷款举措将支持全国约1000万家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及农户。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无接触贷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式,小微企业贷款大多额度小、时间短,和消费类贷款线上操作流程有类似之处,在当前形势下银行可以大胆尝试。董登新说:“鼓励银行通过网上的标准化流程放贷,一个是减少中小企业和银行资金的直接接触,另外满足短期小额的快速融资需要,当然也需要简化流程,所以线上标准化流程贷款是最适合的。要借疫情整合融资资源,通过政府支持、银行创新,更大限度满足中小企业的并列融资,这个方式值得尝试和推广。”

  推进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结合

  目前,我国是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在于企业本身存在较高风险,且无法提供更好的数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主任刘晓蕾介绍,以阿里和金融企业为例,他们拿到小微企业的交易流程数据后可以更好地做风控并进行贷款,虽然这也是一种间接融资方式,但我国银行未来的趋势或许是转变一部分融资业务为直接融资。

  刘晓蕾说:“银行的间接融资太多,占了百分之八九十,所以趋势上应该转变一部分到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这样可以降杠杆。能不能通过一个更好的方法,把这些中小微企业在信贷过程中,把风控或者底层数据拿得更好,如果有销售收入进来之后可以直接把它扣走,不用它来还我,而是我在流程中把销售收入的一部分就能够扣走,就可以解决一部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问题,长期来看这是我们未来解决融资难的一个方向,并不是要改变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系统。”

  运用资产信用、交易信用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

  刘晓蕾指出,在疫情过去之后的未来,我们的融资模式可能从过去主要看主体信用,向关注资产信用和交易信用转移,真正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刘晓蕾说:“未来随着企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融资难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举几个现在新模式融资的例子,大家比较熟悉就是蚂蚁金服,它通过移动支付控制了交易信用。早期是做淘宝小商户,现在继续做码商,线下是一个小商户,扫码支付,帮助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包括未来的进货,比如点单这些做数字化,通过数字化过程就拿到企业交易流程的数字,这就是交易信用。虽然说它的企业是非常小的企业,传统意义上这种小企业、小商户是没办法到银行借到钱,但是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交易流程就可以给它们放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