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9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新年特稿《站在C位的中国经济》,今天(9日)带来制造业篇:减负不遗余力,释放企业活力。

  为企业减负实打实

  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由1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办公室设在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2018年开始,联席会议有了一项新任务,就是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清楚记得,在2019年一次座谈中,有一家民营企业反映遭遇拖欠账款问题,希望联席会议帮助解决。联席会议随后将这一情况反馈给企业所在地政府,让黄利斌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这家企业又找到他们,说了一番让人大跌眼镜的话。黄利斌说:“他说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会计没弄好,这是我自己的问题,不要再督促他们了。”

  黄利斌听得出,企业其实是对能否清欠心里没底,又担心因此得罪地方,导致以后生意不好做,才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联席会议决定不撤回督办信息,果然,又过了几天,这家企业再次联系了他们。黄利斌说:“他说黄局太感谢你们了,太感谢国务院有关部门了。现在已经有很多单位找上门,说要主动还欠款。还不了的,也跟我签订了协议,下一步再解决。”

  这个故事说明,为企业减负是实打实的工作,效率也很高。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11月底,全国各级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共偿还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5800多亿元。下一步,清欠长效机制有望出台。

  减税降费=直接增加企业收入

  2019年,我国还向企业发放了减税降费“大礼包”。制造业增值税税率由16%下降到13%;养老保险企业缴费比例也可以降低到16%。对企业来说,这相当于直接增加了一笔收入。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就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刘永好表示:“这是过去数十年最大的一次。我也简单地算一算,光我们集团这次减税降费的措施,我们有可能受益差不多三个亿左右,我相信很多民营企业家都有切身的体验和体会。”

  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对全国6000多家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负担情况。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从调查结果看,反映当前总体负担较重的企业下降12个百分点,反映负担减轻的企业提高12个百分点。辛国斌介绍:“9成企业对营商环境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7成以上的企业反映增值税明显下降,9成以上的企业反映没有乱收费、乱摊派现象或程度很轻。”

  减负让企业轻装上阵

  减税降费,企业负担降了,各种潜移默化的效果显现出来。在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上,西部企业陕鼓动力研发的高炉能量回收装置获得创新产品金奖。媒体追踪报道发现,这家企业的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装备制造顶尖国家德国。在谈到竞争力来源时,陕鼓动力财务总监赵甲文就专门提到减税降费。赵甲文说:“随着税率的降低,我们在和国际竞争对手竞争过程中,产品价格有更大的竞争优势,我们有更好的落单率。随着减税降费,企业也获得了更多的资源,我们可以更好地、更多地投入到技术研发里面去。”

  受减税降费提振,各种规模、类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纷纷放下包袱,集中精力搞创新。在2019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给出一组数据。毛盛勇介绍:“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3.1个百分点。”

  关注企业隐性负担

  在欠款、税费等显性负担显著降低的同时,企业隐性负担越来越受关注。不久前,苏州某企业的一些员工喜出望外,他们拿到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后可以参评高技能人才,申请补贴,甚至转户口。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证书上盖的是企业自己的章。原来,江苏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下放,试点企业可以自行培训,自行认定。公司人力资源处工作人员于桂明说,这项政策调整一下子稳住了企业的人才队伍。于桂明认为:“给企业提供了非常专业的平台,让我们针对性地去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也为企业培养了多能工,为企业的留才、育才都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持续多年的放管服改革目前已经硕果累累,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只盖一个章,这些当年的创新举措如今已经成为不少地方的“标配”。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激活了中国经济。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我国平均每天新登记的企业数达到了1.94万户,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