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马德里12月1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正在马德里进行的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启了新一周的谈判。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世界各国形成了哪些共识?又有哪些分歧?

  本次大会的核心内容就是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谈判,目前只剩下最后的遗留问题,也就是《巴黎协定》第6条碳市场机制的谈判,但经过一周谈判之后,各方还存在分歧。

  智利代表团秘书长克里斯蒂亚·瓦雷拉说:“很显然,最大的挑战是《巴黎协定》的第6条。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国际碳市场。对此我们一直都在进行谈判以及创造谈判的机会,目的是达成一个令各方都满意的长期协议。”

  4年前,《巴黎协定》的达成标志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促进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推动国际合作是当中的重要内容。

  中国代表团副秘书长陆新明说:“发展中国家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发达国家又不作为或是不想作为,这是我们所有一级谈判存在分歧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我们现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困难所在。”

  谈判的另一个难题则是资金。

  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就承诺到2020年,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但2020年将至,实际资金支持却仍有极大的差距。再加上不久前,美国正式启动退出《巴黎协定》的程序,都为本次大会的预期成果增加了不确定性。

  克里斯蒂亚·瓦雷拉说:“第二周的谈判是最重要的。我们希望谈判沿着现有方向继续进行并达成积极共识。”

  陆新明说:“我们会百分之百兑现我们的承诺。当然我们也希望全球携手来共同应对。一些不作为、乱作为的国家能够回归到多边体制中来,能够回归到《巴黎协定》的进程中来。大家一起携手,共同应对人类共同的挑战。”

  据了解,今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是《巴黎协定》生效前最后一次缔约方大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近日在出席大会时再次提醒各方,应对气候变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大会现场,各国人士也纷纷呼吁,要立即携手,行动起来。

  来自中国的九岁女孩黎子琳以“青年的力量·青年的责任”为主题在大会期间发表全英文演讲。她以熊猫保护为切入点,呼吁大家践行环保,对抗气候变化。

  “我们要少开汽车出去,尽量坐地铁;我们也要少用塑料袋、一次性手套、一次性筷子等一次性用品。”她说。

  黎子琳在气候大会上并不孤单,她的小伙伴是来自中国上海的男孩陈鹤途。作为本届大会最小的两名演讲者,黎子琳和陈鹤途在大会上的发言,展示了儿童对于气候变化的认识和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陈鹤途说:“现在全球变暖,很多动物都没有了家。我在学校里曾发起过减少使用塑料书皮的倡议,我希望我们能像爸爸妈妈小时候那样用纸来包书皮。”

  “刻不容缓,立即行动”是本届气候变化大会主席国智利提出的口号。作为巴黎协定生效前的最后一次缔约方大会,本届大会被认为是达成积极共识的重要时机。

  长期关注气候变化议题的参会嘉宾哈里·维哈尔说:“在《巴黎协定》签订4年之后,依然还有很多分歧以及很多需要我们做的事情。我们需要撸起袖子把这些后续的事情都完成好。”(记者高先民 叶锋 刘阳 平凡 赵媛媛 张含晓 刘柏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