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记者夏青)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家发改委昨天(22日)正式印发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简称《清单(2019年版)》)。《清单(2019年版)》共列入事项131项,相比《清单(2018年版)》减少了事项20项,缩减比例为13%,放开了一批有含金量的措施。发改委表示,要及时发现并推动破除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核心要义:稳定市场预期

  对于此次发布的负面清单,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所研究员郭丽岩说,这是当前形势下“稳投资、稳预期”的需要。“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在不断增多,面对不确定性因素,关键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除了强大国内市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发展质量等,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有效的制度供给。比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它是现代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增强国内市场影响力、吸引力和号召力的一个重要实践。”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助理教授任启明也认为,稳定市场预期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核心要义,“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全面实施,首先要稳定市场主体预期,看到这个单子就能知道哪些不能进,哪些可以进,应该如何进等。”

  及时修改调整清单 避免沦为“僵尸条款”

  具体来看,此次发布的《负面清单(2019年版)》相比2018年发布的负面清单,内容有增有减。

  及时纳入新设立的准入措施。将“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等依法新设的准入措施纳入;放开一批有含金量的措施,将“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批”“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设立审批”“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许可”等措施放开。此外,还移出部分不符合清单定位的措施,包括“船舶安全检验证书核发”“打捞或者拆除沿海水域内沉船沉物审批”等。

  任启明认为,市场的发展不是静态的,所以清单也要动态调整,“清单其实是要和市场相适应的,所以怎样根据市场的变化来有效调整清单,也是清单修订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升也指出,根据“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以及市场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新经济活动,对清单及时作出修改调整,才能避免“负面清单”沦为落后于时代的“僵尸条款”,成为一张管用好用的“活清单”。

  公布清单措施主管部门 完成清单事项统一编码

  相比去年推出的负面清单,《清单(2019年版)》的亮点除了“变短”,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布清单措施主管部门,二是完成清单事项统一编码。这为实现“一目了然、一网通办”奠定了基础。郭丽岩说,这样才能用最小的成本解决问题:“明确了比如许可准入类事项对应的管理部门,让市场主体能够根据清单所列的事项和管理部门,以最小的交易成本去找到这些部门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清单(2019年版)》的发布,实现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中“一年一修,动态调整”的目标,确立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修订的工作机制,任启明认为,这将推动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政府服务职能。“把相应的许可措施通过编码的方式从源头上管控起来,这样就能够真正实现政府相应职能的转化,从过去审批单纯依赖审批管理,向更多事中事后的服务、监管转变。”

  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市场准入性质负面清单

  推出《清单(2019年版)》,发改委还提出,要坚决维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任启明说,这是巩固优化营商环境最重要的成果:“通过一张清单,以一个主题的形式把相应的成果展示给市场主体,有利于市场主体更清晰明确地了解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成果,享受这一种改革的红利。”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清单的出台,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放宽,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