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6日消息(记者蒋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央行昨天(15日)公布今年9月份和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由于实体经济资金需求旺盛,再加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今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里最重要的三项数据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M2)余额和人民币贷款余额的增速都高于8月末。

  其中,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的存量为219.04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8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为18.7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28万亿元。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5.23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8月末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

  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49.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比8月末高0.1个百分点。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认为,三季度金融数据整体向好是实体经济资金需求旺盛和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增长的韧性比较强,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仍然比较强。近期,央行对全国300多个地市进行了信贷需求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实体经济当中的微观主体仍然有较强的信贷需求,60%的银行认为四季度信贷的需求会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第二是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得到加强,资金的供需关系更加合理。”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三季度金融数据明显回升,除了与季末银行集中投放有关外,还说明央行降准释放流动性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效果比想象中更加显著。

  人民币贷款更多流向实体经济

  梳理前三季度的数据还发现,作为社会融资规模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人民币贷款在总量上升的同时,结构也更加优化,并且主要流向了实体经济领域。例如,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3%,比上年同期高5.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2%,比上年同期高21.2个百分点。

  相对于实体经济领域贷款增速的回升,房地产贷款增速则继续回落。9月末人民币的房地产贷款余额为43.3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已经是连续14个月回落;前三季度个人购房贷款新增3.3万亿,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4.1%。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认为,24.1%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占比:“过去房地产热的时候,个人购房贷款增长会非常快。占比高的时候,有些地区的一线城市、有些银行甚至超过50%,贷款的增量当中超过一半都是流向了房地产购房领域。那么现在从全国来看,占比降到24.1%是相对比较合理的一个水平。根据多年的观察,25%左右是比较合理的。”

  另外,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数据也较为亮眼。新增的民营企业贷款,占全部国有及民营企业贷款的增量占比是40.1%,比上年同期要高4.5个百分点。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是11.3万亿元,同比增长23.3%,增速比上年末高8.1个百分点。

  央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将逐渐淡出

  新的LPR形成机制实施后,原来的贷款基准利率可以说是已经被取代。央行会否取消贷款基准利率呢?在发布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央行正在积极推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运用,这个占比在逐步提高,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已经超出了预期。新发放的贷款目前主要参考LPR定价,同时央行也在研究存量贷款定价基准的转换问题,随着新增贷款运用LPR占比的不断提高,以及将来存量贷款转换工作的推进,未来贷款基准利率的逐渐淡出应当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