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7日消息(记者王建帆)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在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仍处合理区间,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亮点不少。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及时、准确反映我国经济稳健前进的脚步和亮点,经济之声推出系列报道《聚焦中国经济亮点:稳中有进的动力从何而来?》。今天推出第七篇:《金融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谁都不能少》

  牌照开放捷报频传 外资机构加速布局中国金融市场

  今年国庆节前夕,中国金融业牌照开放的利好消息接二连三。9月30日,国付宝发布公告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国付宝股权变更申请,美国第三方支付公司贝宝(PayPal)通过旗下公司收购国付宝70%的股权,成为国付宝实际控制人。这意味着,中国境内市场迎来了第一家外资第三方支付机构。

  就在前一天,9月29日,投资过蚂蚁金服、中国华融的美国知名私募机构华平投资入股河南中原消费金融获得监管批复,成为又一外资入股金融业案例。

  近年来,中国金融开放举措频繁落地让外资看到了商机,外资银行、险企、券商等纷纷来华“掘金”。今年下半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速。比如,7月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推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涉及银行、保险、券商、信用评级等多个领域,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开放时点前移,准入限制放宽。

  野村国际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外资机构会在有比较优势的领域积极响应,一批全球性金融机构将加速在中国的布局。陆挺说:“就证券领域来说,外资公司的比较优势集中在机构业务、衍生品和投行并购业务,还有跟各种业务相关的跨境操作方面。另外,私人银行业务,既是国内现在迫切需要提升水准的地方,也是外资相对较强的领域。保险业务,在寿险方面,海外一些历史悠久、有很高信誉度的保险公司不仅产品丰富,资金管理能力也非常高。我认为这一块保险公司会加大在华布局。”

  QFII、RQFII投资额度限制取消更加便利外资落地

  9月10日,中国扩大金融开放再落一子。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表示,决定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的投资额度限制。同时,RQFII试点国家和地区限制也一并取消。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措施将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汇丰中国证券服务部总监钟咏苓说:“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放举措,相对来说,可以加快客户入市的速度。另外,资金的流动会更加灵活。”

  央行行长易纲:明年将全面放开银行、证券、保险业股比限制

  一系列与金融开放有关的政策相继推出,彰显出中国金融开放“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迟”的坚定决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最近说,明年将全面放开银行、证券、保险业股比限制。

  易纲表示,目前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市场准入已经大幅放开,明年将全面放开股比限制。近年来,中国扮演负责任角色,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和代表性。

  中国金融机构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扩大金融开放,在“引进来”的同时,还要坚定步伐“走出去”。越来越多的中国金融机构布局海外,以银行业为例,截至去年11月,已有11家中资银行在2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71家一级分支机构,中资银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2600多个。

  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5.11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2.66万亿元;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后,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稳步上升。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说,境内金融机构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将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个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也增强了这些金融机构自身的竞争力。主要的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基本完成了全球的经营布局。“走出去”有助于提升金融业的全球视野,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个人。同时,中国金融业通过“走出去”,也进一步发展、壮大了自身的经营实力。

  专家建议:金融业开放也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

  有观点指出,未来,无论是中资机构“走出去”,还是外资“走进来”,双向适应和融合共济,都会变得更加寻常。但也要看到,金融业开放加速的同时,挑战与机遇并存。作为一个特殊行业,金融业敏感性高、风险传染性强。董希淼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不但要“跑得快”,还要“走得稳”,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防范金融风险。

  董希淼说:“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一些金融风险。竞争的加剧也会影响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稳健性。所以我们在扩大和深化金融对外开放的同时,要把握好对外开放的节奏和力度,防范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