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听共和国这样走来】弄潮时代

2019-09-23 11:1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2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1980年12月11日,19岁的温州姑娘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一份特殊的营业执照,这是一张由毛笔书写的证照,证号为“10101号”,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章华妹回忆说:“工商所里的同志跟我们说,现在改革开放了,你们也不要偷偷摸摸了,你们只管做,生意可以做大一点。”

  与此同时,在100多公里之外的浙江温岭,不少农民也放下锄头集资办厂。原温岭县社队企业局生产股股长陈心鹤回忆,收到第一份农民合伙办企业申办报告,工作人员翻遍所有的红头文件,也没能找出一条相关的条文。陈心鹤说:“不批就发展不起来,上面讲实事求是,就应该要这样子。不这样子,发展不了。”

  1982年,第一张股份合作“出生证”在浙江温岭“瓜熟蒂落”。这一年年底,在四川省新津县,刘永好兄弟4人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费解的决定。他们扔掉令人艳羡的铁饭碗,变卖家产,从城市来到农村,以1000块钱开启了创业之路。刘永好说:“1982年我们创业,允许了,我们到农村创业。那时候没钱,几个兄弟凑了1000块钱,卖了手表自行车,开始了我们的‘长征’。”

  十年时间,刘永好兄弟的“长征”迈出关键一步——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经国家工商局批准的私营企业集团——希望集团诞生。

  1992年1月17日,88岁的邓小平坐在南行列车上,开始了他的南方之行。邓小平说:“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

  南方谈话的旋风席卷全中国,国务院修改和废止了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据《中华工商时报》的统计,1992年,全国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

  泰康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回想当时下海的初衷,他说:“怎么让中国强大,是科学救国还是教育救国,还是实业救国,一直是中国讨论的焦点。我的观点是没有拥有一大批世界顶级的企业,中国强盛是不存在的。”

  同年10月份召开的十四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发展构架影响至深。武汉当代科技集团董事长艾路明说:“其实1992年之前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企业,但是确实是从1992年开始,才真正形成了一种作为一个企业家办企业的可能性。”

  在市场里游泳、在竞争中成长,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蝶变,包括阿里巴巴、华为、腾讯在内,不少企业成长为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足1%,到超过半壁江山,“56789”这串数字成为对民营经济最直观的阐释。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说:“民间有种说法,就是‘56789’: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的税收,贡献了60%左右的GDP,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还有贡献了90%的企业数量。“

  先行先试、敢闯敢试,民营经济始终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保持着旺盛的创新力,沿着一条越来越宽广的路,坚定前行。

 

  编辑:严红霞

  播音:马晓勇

  制作:刘勤力

  审稿:朱宏钧

  终审:蔡万麟 杨春阳

编辑: 杨璇铄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