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人民大学报告显示平台经济正在成为就业市场中的“造风者”

2019-03-26 09:0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26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提高到宏观政策层面,同时进一步明确要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那么稳就业下一步要从哪里发力?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最新报告显示,平台经济正在成为就业市场中的“造风者”。

  单一平台经济可创造4000万个就业机会

  这份报告指出,平台经济在过去十几年中成为带动创业和就业的新引擎,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目前国内的平台经济体阿里巴巴为例,如果以“获得收入机会”作为“就业机会”的测算口径,在过去一年,阿里巴巴创造了约4082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包括约1558万个交易型就业机会,约2524万个带动型就业机会,在阿里巴巴零售平台的26个经营类目中,服装鞋帽纺织类、日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带动的交易型就业机会数位居前三。

  平台经济通过作用供需两端提升就业

  那么,平台经济是如何带动就业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周广肃认为,平台经济不仅使得供给和需求得到更高效率的匹配,而且同时对需求和供给产生了深刻影响,三者共同作用,就业市场的增量自然就出来了。

  他说:“首先平台的主要作用就是减少了各类交易成本,更好地对接了需求和供给。其次,从需求端来看,它不仅刺激了消费的增长,而且促进了消费的升级,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需求规模的增长,由此带来经济的活力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毋庸置疑。最后,从供给端来看,它通过对产业链的数字化改造,使产业链不断拉长,并更加专业化,因此带动就业规模的增长和就业质量的提升就顺理成章了。”

  报告中谈到,包括外卖骑手、网络主播、无人车保姆、“代运营”培训师、数字化管理师等近年来出现的新职业,都是平台经济提升就业市场规模和质量的例证。

  平台经济下的劳动权益保护成新课题

  不过有业内观点指出,正是基于这样的新职业,平台经济也让一部分人的就业从“单位就业”向“个体就业”的模式转型。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教授总结,这种模式可以大致概括为“数字时代的手工场经济”。如何在这种就业模式下保障这部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包括合理的工资水平、工作时间、工作场所等,正在成为一个新课题。

  他说:“这样一个模式其实回到了那种个体生产、家庭生产、本地生产的状态,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市场环境、个人选择、技术便利性等多方面的因素都会继续推动这个趋势不断往前走,中国是这个趋势,国际上也是这个趋势。所以我们就需要在新的背景下去研究如何保护这些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编辑: 高杨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