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破90万亿元大关 较上年增长6.6%

2019-01-22 09:2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22日消息(记者鸿昊)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务院新闻办昨天(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中国经济2018年的成绩单。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除了经济总量,不少指标都达到甚至超出预期。

  GDP增速、投资、外贸、收入 这些数据值得关注

  “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了近8万亿元。按平均汇率折算,经济总量达到13.6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发布会上介绍,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增长7.6%。

  具体来看,农业方面,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5789万吨,比上年下降0.6%,仍是历史高产年,连续4年保持在65000万吨以上。工业方面,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2%,增速缓中趋稳。

  宁吉喆介绍,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1169亿元,同比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8%,比上年同期提高0.16个百分点。

  投资方面,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5636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394051亿元,增长8.7%,比上年加快2.7个百分点。

  在外贸领域,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05050亿元,比上年增长9.7%;贸易总量首次超过3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数量增长,结构优化,进出口稳中向好的目标较好实现。

  此外,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快于人均GDP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强有力的“发动机”

  在昨天公布的一系列数据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点: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90万亿元,宁吉喆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

  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看来,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90万亿元,表明中国经济上了新台阶,在国际经济环境下滑的背景下,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强有力的“发动机”。

  姚景源认为,这也为整个国民经济转型走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他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才能讲求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所以,90万亿这个台阶,也为整个国民经济转型升级、走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经济增长模式在转变,居民消费在升级

  消费现在是经济发展当中的一个亮点,而在2018年的成绩单上,消费数据同样闪亮。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9%,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3.9%。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转变,居民消费在升级。“现在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转变,越来越依靠内需,而内需中又越来越依靠消费的增长。目前我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达到70%以上,应该说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此外,消费这几年的增长,主要跟我国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有关。2018年我国居民收入大概增长6.5%,跟GDP的增速基本持平。同时国家统计局还公布了一个数据:我国恩格尔系数是28.4%,(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2017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为29.33%。)反映出我们的居民消费结构是在升级。而从消费结构来看,一个主要的变化就是我们越来越多的家庭支出开始用于文化教育、旅游这些提高生活质量、品质的方面,这也反映出我们的消费结构在转型、在转化、在升级的一个特点。”温彬说。

  新增就业1300万以上,稳就业有多重意义

  就业数据也是和老百姓获得感息息相关的一项指标。可以看到,2018年的就业数据也表现不错,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王远鸿说,GDP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一百万以上的就业,在目前外部因素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稳就业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王远鸿认为:“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有很重要的意义。就业增长之后,就带来了收入,进而带来消费。‘六稳’的第一项就是稳就业。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把整体消费保持在相对比较高的一个水平,确实很不容易。2018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一个重点:强大国内市场,努力满足最终需求,同时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实际上就是通过稳定消费、稳定投资来稳定内需,进而增加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在整体上达到一个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的目的。”

  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更加可控

  回顾2018年,中国经济交出的成绩单亮点纷呈,但是,依然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可能会影响2019年经济发展的态势。2019年,我们可以期待什么,又要注意些什么?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颜色说,今年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加可控。“2018年我国经济发展其实受到了外部干扰,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挺不容易。2019年,外部的这种不确定性因素总体会比2018年要可控一些。针对内部和外部风险,我们可以看到,财政和货币政策确实已经开始积极地回应当前的一些下行风险;另外,新旧动能转换还会进一步地推进。总体而言,2019年经济状况是风险可控、相对企稳的。”颜色表示。

  消费降级?消费结构总体是升级的

  有记者提问,社会上近期对消费降级有一些担忧。此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前三季度的78%,降到第四季度的76.2%,应当如何看待这种波动?宁吉喆认为,201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高。而四季度的小幅波动不足以说明有质的变化。而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结构总体是升级的。他说:“按国际通行指标恩格尔系数衡量,这几年都是下降的,说明居民消费中非实物性支出在总体上升。”

  宁吉喆提醒:旅游、文化、卫生等服务性消费还没有被纳入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指标中来。物美价廉的商品好销售,但是质量高、价格不菲的商品也开始更多地进入中高收入家庭。服务性消费比重是上升的,每个人都有体会。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指标而言,旅游、文化、卫生等服务性消费还没有纳入进来。尽管这样,2018年仍然是增长9%,这个速度是不低的。

  人口红利提前消失?不必过度解读,我国劳动力资源规模足够巨大

  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已经连续第2年微缩,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创了新低,有记者提问,人口增长率的逐渐下滑,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会提前消失?对此,宁吉喆认为,不必过度解读,我国劳动力资源将近9亿人,规模足够巨大。他表示:“我国劳动参与率在世界上不算低,我们9亿人当中有7亿多在就业,还是有空间。劳动力数量本身就有很大潜力,我们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每年还有800万大学生毕业生,他们对产业升级和人才红利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再加上我们仍然存在人口红利,我们更加重视人才红利,应该说支撑中国经济中长期向好的因素没有也不会改变。”

  “通货紧缩”?这个表述并不得当

  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1%,处于温和上涨区间,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上涨3.5%,涨幅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有媒体认为,2019年PPI出现通缩的可能性正在上升。对此,宁吉喆指出,分析物价,主要看供求关系,“通货紧缩”的表述并不得当。“从近10年来看,我国全局的通货紧缩没有发生过,但个别年份有结构性的紧缩因素。从今年看,‘通货紧缩’这个词可以说说很不得当。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它要与经济环境、背景结合。今年物价温和上涨还是可以预期的。物价本身是一个表象,背后是市场供求关系。”宁吉喆说。

  宁吉喆认为,宏观政策要解决结构性矛盾,也要考虑供求总量的平衡。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逆周期调节要有针对性。

  宁吉喆表示,现在的政策取向很明确,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加力”体现在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地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进一步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重点支持补短板等方面。“提效”体现在提高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财政部门都做了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按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优化融资结构、信贷结构,加大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使资金更多流入实体企业、流入中小微企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编辑: 赵亚芸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