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近一年效果初显 发行规模近160亿

2017-02-14 08:4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14日消息(记者牛萌)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去年今天,也就是2月14号,央行、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印发意见,提出“在审慎稳妥的前提下,选择少数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探索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

  什么是不良资产证券化?

  不良资产证券化,简单说来,就是商业银行以不良资产作为基础资产,然后做成证券化的产品在市场上进行出售。同时不良资产证券化不等于“变废为宝”,只是将好坏资产分离出售。不过,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既然已经是不良资产,进行证券化的包装后,就会有人买么?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解释说,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对不良资产中有价值的部分进行证券化的处理。

  赵锡军表示:“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对将来能够变现、能够收回来的部分进行证券化的处理,核心问题是,不良资产里有多少是合格的、正常的资产,所以我们不是对整个不良资产,而是对不良资产里能够收回的资产来进行证券化的处理。

  重启近一年 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近160亿

  去年2月14号八部委意见印发后,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招行六家银行被确定作为首批试点机构。去年5月,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分别发行了3.01亿、2.33亿元不良资产支持证券,这也意味着暂停的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正式重启。

  如今,近一年过去了,不良资产证券化进展如何?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发布最新报告指出,从重启后的整体情况来看,去年银行间市场共计发行了14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规模达156.1亿元。截至今年1月底,已有6单产品开始兑付。

  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后来随着国内银行业经营指标的持续改善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市场对金融衍生品“再认识”,2009年以后,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停摆。

  不过,随着近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不断上升,使得银行经营持续承压;同时,由于经过多年的资本市场改革,银行业、证券业的风控能力已经有所提升,也为不良资产证券化这类金融产品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环境。有机构预计,首轮获批试点的银行去年顺利完成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水后,今年业务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不良资产证券化有什么作用?

  那么,不良资产证券化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怎样的作用?和投资者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举例说,一些企业因经营困难无法按时还贷款后,银行就会出现不良资产,这时就可以运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手段,在减轻银行不良压力的同时,还有可能令投资者获得一定收益。

  鲁政委说:“通常认为不良资产是指企业欠息超过一定时间或者企业出现破产倒闭的情况等,即使是破产倒闭的企业,它也可以拍卖、清算,也有价值。还有一些企业欠息,按照商业银行会计处理的规则要记入不良,但实际上有些欠息超过一定时间的企业,它们的经营状况有可能变好,欠款最终有可能收回。

  其实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已经大幅折价了,比如说,100块钱的不良资产,因为变成不良了,资产证券化就只算30块钱,这样就能给投资者带来一些收益。”

  鲁政委认为,在有序、可控的情况下化持续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增加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渠道,有助于降低银行业的经营压力,化解金融风险。“过去没有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时候,商业银行基本上只能通过核销、出售的方式来解决不良资产,现在不良资产证券化给银行新增加了一种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

  不良资产证券化今年将继续推进 仍要注意把控风险

  展望今年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业内预计,今年发起机构有望扩容,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也将继续增长。同时,不良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品种有可能会进一步丰富。

  不过,赵锡军提醒,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年仍要注意风险把控,循序渐进地展开工作,不要让化解风险的工具变为滋生风险的温床。“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在这个阶段,更多的是需要让投资者、让市场熟悉这个业务,来积累经验,把控好风险,这是尤为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资产证券化业务如果把控不好,可能会带来比较大的风险,所以一定要把控好试点或者市场发展的进程,同时要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总之,在目前条件下,审慎地、循序渐进地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只要风险控制好,就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投资品种和化解风险的工具。”

编辑: 赵亚芸
关键词: 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金融机构;风险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