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企业家夜读》是一档面对企业家群体及关心、关注这个群体朋友们的阅读朗读节目。每周六、日晚八点,我们都会相聚在电波里。本期做客《企业家夜读》的,是探路者董事长兼总裁王静。

  王静,中国人民大学EMBA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探路者联合创始人,现任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已十次登顶8000米以上雪山;四次登顶珠穆朗玛峰,连续142天完成地球九极7+2探险项目。阿拉善SEE公益环保机构终身会员;荣获尼泊尔政府授予的“国际登山家”称号、及“中尼友好大使”称号。

探路者董事长兼总裁王静(央广网发 张大战 摄)

  商业世界如同人生,大家都知道不可能完全规避风险,但你可以在跳进烂泥巴之前,先测量它有多深,以便控制或降低风险——不论你要跳进去的是哪种烂泥巴。

  生命中有两种风险:尝试的风险和不去尝试的风险。也就是说,不论你怎样试着避免或保护自己,风险总是存在的。比方说,你想追求某个人,光是打电话约她出来就是一场赌博。你可能会被拒绝,但如果连试都不试,又会得到什么呢?说不定对方有可能会答应,然后你们就这样走下去,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呀。请记住,如果不去尝试,就没有“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这回事。吃点苦头算什么,是吧?

  有时你会输、会失败,但是荣耀就出现在你一次又一次爬起来,直到胜利出现的时刻!

  要活着,你就必须向外伸展;要过得好,你就必须学会在行动前弄清楚利弊得失,然后掌握机会。你不能控制每一件事,所以就把焦点放在你能掌握的事情上,尽可能周延地评估每个可能性,然后下决定。

  有时在评估过后,发现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但你的心或直觉会告诉你应该去试一试。也许你会输,也许你会赢,但回首人生,我不认为你会因为曾经试过而后悔。过去几年,我开过几家商业公司和地产公司,读了许多跟企业家相关的书,书中总会谈到风险这个主题。尽管企业家给人的印象是“承受风险的人”,但成功的企业家并不是很会承受风险,他们是善于控管和降低风险,然后往前迈进——即使知道某些风险依然存在。

  力克·胡哲(澳大利亚)《人生不设限》

  不去试怎么知道是赢是输?

  这本书的作者力克·胡哲是一个天生就没有手和脚的人,可是他克服了很多困难,包括他的演讲,也包括这本书的书名——《人生不设限》,我觉得也是我人生的信条之一。

  力克·胡哲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书中有个标题叫“可笑的冒险”,就是他把一些有难度,甚至是在外人看来做不到的事,用非常容易的一种心态去让人接受。他没有手,没有脚,但是他去冲浪、去潜水,这样的冒险他用一种好玩的方式去完成了。

  我觉得不管是我们的工作、生活,还是我们去做一项运动,首先它是需要快乐的,是要打动你内心的。你去做这件事情才会足够顺利,遇到困难能够有信心、有勇气去接着往前走。像我这样一个四肢健全的人,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还各种苦恼、不堪,但是像力克·胡哲他天生就是一个残疾人,他还有这样的一种心态和生活方式,真的是非常鼓舞我。

  我大概在三四年前,在一个书评的文章上接触到这本《人生不设限》,当时就吸引了我。这本书我最少应该通读精读过一次,后来又翻过两三遍,甚至更多。

  “也许你会输,也许你会赢。但回首人生你不会认为你会因为曾经尝试过而后悔。”这句话给我印象非常深刻。有很多事情确实你都不去试,你怎么知道会赢还是会输?

  想到就去做 快速地去做

  我小时候在四川资阳的农村长大,那是个很穷的地方,但我有一个特别快乐的童年。我会放羊,会跟一群小伙伴一起在山上玩,割草、爬树、掏鸟蛋,甚至下河。

  当时我们村里没有中学,因为我爸爸在县城旁边的一个大单位工作,所以我就去了子弟校。曾经有一小段时间,我稍稍有点小自卑,就是因为我的“椒盐”普通话,说不清楚,四川人是说四川话,到县城去读书就要说普通话了,那个时候我说不了,所以就叫“椒盐”普通话。

  那个时候最让我自己觉得骄傲的就是美术,我画画特别好,几乎每一次都是一百分,只要我的素描一出来基本上都是一百分。我们探路者的第一个标识也是我自己亲手画的,当时我们的广告词叫——“身上背个家,伴你走天涯”,标识上有一个小兔子和一个帐篷的形状,那个是我手绘出来的。后来探路者几轮标识的演变,我都深度参与了设计,包括我的书《静静地山》里面有一张素描,那是我在珠峰大本营画的。

  我们子弟校大多数家庭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读完初中,顺利进入到一个好的高中,然后再上大学。但是我们家比较穷,我是四个孩子当中的老小,在四川叫幺妹儿,我如果能够早些出来工作的话,就为家里解决了最后的负担。所以我在初中毕业的时候就进入了中专,读了幼儿老师的专业。

  在上中专二年级的时候,当时来了一个广西北海的招聘,我就背着父母去应聘。那个时候我从来没有出过县城,当时我就觉得如果能早一点出去工作,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所以我就执意要去。我记得我走的时候坐在大巴车上,我妈妈来送我,摆手然后就开始哭,最后就转过去,一直到现在我都能回想起来那个画面,就是妈妈转过去的背影。所以我觉得出去一定要好好干,出门好不容易,一定要争口气。

  我觉得人生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它在不同的阶段,你的选择导致了你未来能走多远,能飞多高。所以我如果回过头来,我还是会这样选择。

  我去到广西北海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餐厅端盘子当服务员,三个多月我的岗位变了三次,从一个服务员到迎宾、迎宾领班再到收银台。到北海的第二年我就换了新工作,遇见了我的先生盛发强,我们两个就一起创业了。我们第一个创业产品是个帐篷,就是探路者的前身——旅行用品。

  那个时候我们的帐篷在广西销路很好,主要是卖给游客。我在广西北海的银滩摆过地摊,那时候特别晒,但是摆地摊有很多游客会路过,路过的时候你就可以给他展示,可以快速打开、收起。但是广西北海毕竟还是小,又很偏远,我们出门要从北海坐大巴车到南宁,然后才能坐上火车,所以后来我们觉得应该到北京来。

  1999年到北京,我们最开始在香山,从一顶帐篷到凳子、垫子,然后包括鞋子、服装等一系列的东西。最开始你可能只知道有个帐篷,结果到北京来一看还有其它这么多,而且那个时候都是国际品牌,会有冲锋衣、登山鞋、手杖等。这些品类都是我们一点点学来的。

  想到什么事情就敢去干,而且是非常快速地去干,不要有太多犹豫。当时我们2001年就做了帐篷行业的标准,当你确定了行业标准的时候,相当于你是一个引领者。在这个过程当中,从一顶帐篷到很多的品类,再到专卖店,然后再到探路者上市。实际上我觉得这是企业家的一个特质,机会来了,我在那个时间点抓不住我就输了,可能就会真的失败了。

 

  攀登永不停止

  2007年我停止公司的日常管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有外面的职业高管进来。我一直本着一个原则,只要公司能够好,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值得的,因为这个是你的方向和大目标。

  淡出了日常管理,有太多事可以做了,有那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包括家里、孩子的事,也包括我喜欢的登山。我在2007年之前真的只登过香山,2007年第一次登山就去了非洲的乞力马扎罗,接近6000米。

  那次登山从结果来讲非常顺利,但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没有高海拔的经历,所以在行走过程中会有高反,由于经验不足,也会犯很多小错误。比如帐篷,出来的时候忘记拉上帐篷的拉链。我当时是我们队伍里第一个登顶的,登完顶下山的时候,王勇峰队长,现在是我们中国登山队的队长,那时候他在底下接应队伍下来,我见到他就特别开心,对他说,王队,我要跟你去登珠峰!他说,登山得一点一点来。那个时候我就把珠峰这个名字给说出来了,感觉自己进入了登山者的行列里。

  我现在大大小小攀登的山应该是几十座,其中有十次登顶8000米雪山,成功四次登顶珠峰,然后有142天完成地球九级“7+2”的项目,现在还保持着女生的世界纪录。“7+2”是指的全球七大洲的最高峰,加南北两个极点。

  四次登顶珠峰,每一次都是有一些原因的。第一次登珠峰是在2010年,当时登珠峰,我就看到了8000米、7000多米都有一些垃圾,每个登山的人都希望山是特别干净的,包括我在登珠峰的时候,我们队伍里面的排泄物都是要用可降解的袋子带下来。第一次登完珠峰以后,我就觉得我可以再组织一次捡垃圾的活动,所以有了第二次登顶珠峰,是在2012年。

  接着2014年做了一个计划——“7+2”。当时就我自己一个人,没有助理、翻译,到每一个地方都是当地的向导来接待。登很多山峰是要在窗口期的时候去登相对来讲更容易,比如五月中旬到下旬左右是登珠峰最好的窗口期,我四次都是在这个时间。如果七大洲七座山峰都需要去协调时间,在同一年想去完成是非常难的。

  接着就是2019年登顶珠峰。我一直有个想法,应该从北坡登一次,前面三次我都是在尼泊尔南坡登的,珠峰北坡是属于咱们祖国的地方。

  登山实际上是一个蛮科学、感性加理性的过程,有很多不可控的风险。因为每一座8000米的山峰都是有死亡率的,我第一次遇到遇难者的时候,是2009年在马卡鲁峰。那个时候非常震惊和害怕,但是只是那一个时刻,马上头一低,把心情平静下来。它会让你变得更加坚定地说,我不能像他一样留在这里,我做每一个决定都要非常理智,做的不好都要以生命为代价。

  我觉得登山对我来讲,没有说一定什么时候去停止,或者是达到一个什么目标就不再去了。登山使我一直以来都有在路上的感觉,包括我每次站到珠峰顶上的那个状态都是这样,它是一种非常极致的困难,回来之后,会觉得那么难的事情都过来了,还有什么东西过不去呢?

  让更多人实现去户外探险的梦想

  2017年,我先生盛总跟我商量说让我回到公司来,当时我正好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两年的学习也差不多完成了。那个时候他跟我讲请我回来,我还有点小吃惊。公司是遇到了一些瓶颈,我觉得每一个公司都一样,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一些坎要去爬,而爬坎的过程在于你是否有足够的决心往这个方向努力。

  我在公司更像是一个首席产品体验官。我比较有自信的地方,就是我知道我们的消费者需要什么,因为有登山经历,每次都带着自己的产品出去,我都会用探路者的装备去做准备,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更好的装备出来。举个例子,我们有高海拔8000米的产品,有一个连体羽绒服,2015年的时候获了德国ISPO的大奖。这件衣服如果你自己没有在这个场景下去穿,那么会想象不到研发应该是怎样的。通常连体服都有一个痛点,就是要上厕所的时候要脱上衣,但那件连体服是不用的。

  探路者以前做了很多投资,投了类似于像旅行相关的一些公司,还有跟体育相关的公司。我回来以后,就把公司的战略重新梳理了一次——聚焦主业,聚焦在户外品牌上。

  有时候我会经常说户外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时尚,为什么?因为它具有一种气质,就是人要去不断地战胜困难,需要团队精神里的协助,也包括关注环境。户外是一个基因,这个东西我们不能丢。当然产品颜值要高,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引进了法国团队来做流行趋势的颜色规划。探路者的上衣、裤子,包括鞋子,现在也更加的合身和日常化,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2019年是探路者的第21个年头了,要说初心,我觉得从探路者的第一顶帐篷开始就是想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一些。而户外旅行的东西,我觉得就是健康快乐的,我希望通过我们的装备、我们的服务,让更多人实现到户外旅行、探险的梦想。

探路者董事长兼总裁王静(央广网发 张大战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