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14日消息(记者隋鹏) 高端对话专栏《爱评论》本期推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首席评论员陈爱海对话吉林化纤集团董事长宋德武。

  宋德武,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吉林奇峰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宋德武(受访者供图)

  陈爱海:我了解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一季度,吉林化纤集团的业绩不但逆势实现开门红,甚至还创出了历史同期的最好水平。这是非常难得的,也是令人眼前一亮的。我注意到你们在总结取得成绩的原因时,着重强调的一个是外拓销量,另外一方面是内降成本。在外拓销量方面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宋德武:我们吉林化纤的产品,1/4的量都是出口的,其他都是内销。内销方面,年初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本着“抓紧、抓细、抓实、抓早”的做法,组织了很多运力,正月初四就开始向南方发货;出口方面,因为我们预判国际疫情的发展,所以提前把4月份的订单集中调整到3月份往外出货。这样一来,整个一季度3个月,我们完成了4个月的出口和销量任务。

  陈爱海:另外一个方面是内降成本。降成本很多企业一直想做也一直在做。吉林化纤集团今年一季度的“内降成本”和以往的降成本相比,有什么特殊之处吗?是不是有更加明显的针对性?

  宋德武:原来像我们这种制造型的企业,降成本是企业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原来的降成本,大家都是定个目标,每周做统计分析,或者每个月做个比较,然后做一个考核约束,规定具体的项目怎么压缩费用,这是常规的降成本。但是今年,因为疫情的突然冲击,我们提出来叫“挑战极限”地去降成本,采用颠覆式的思维模式,不是按照传统观念上的要消耗多少度电、多少吨水、多少吨蒸汽,而是综合考虑人、机、料,包括水、电、气、冷、风,我们挨个分析这些因素,发现其中可优化的空间很大。包括我们的用工,今年初我们新投的项目开工之后,是打算招人的,要招聘人员来补充项目的人员缺口。我们优化完之后,不但没有招聘新人,而且在把新增项目的用工填满之后,还有一部分可调整的余量。这就证明我们原来的观念意识还是保守的,因为没到生存危机的时候,大家还没有那种紧迫感、压力感和危机感。

  原来我们有的生产线,每小时可能就要消耗100吨水,后来我们就给它硬性压缩到80吨,然后大家就想办法怎么循环、怎么再利用?实际上80吨水同样可以保证单位的产出,这样水的消耗就降下来很大一块。

  陈爱海:一个企业不但要复工复产,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要保持良好的势头,毫无疑问还需要考虑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吉林化纤集团在保障产业链上下游的畅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宋德武:客户是企业生存的土壤,企业要生存,一定让这个土壤更肥沃。所以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包括我们跟下游客户结成对子,我们负责销售的业务经理,每人对应几个客户,客户有什么诉求,怎样把风险规避掉,我们一同去应对市场变化。我想,可能我的用户自己有能力生存一个半月或者两个月,如果我再帮助他们,他们还能再生存一个半月和两个月,这样大家就共同把难关挨过去了。

  宋德武(左三)到生产现场检查指导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工作(受访者供图)

  陈爱海:总体来说,是在特殊时期采取特殊办法,不但保障了自己企业的运转,也保障了企业上下游链条的通畅。吉林化纤集团是大型的国有企业,A股有一家上市公司——吉林化纤,还有新三板挂牌公司一家,下辖和管理的企业总数多达26家,你们企业在整个行业内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经过这次疫情之后,您作为吉林化纤集团的董事长对整个中国化纤行业的前景有什么样的判断?

  宋德武:目前全球的纺织原料70%是化纤,其他的棉麻丝毛占30%。这70%里面,又有70%是中国的化纤贡献出来的。所以在全球纺织的价值链中,特别是在化纤原料中,中国化纤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从国内化纤行业来说,未来一定会有一些出清。原来主业做得不多的还做了其他副业的,自己企业的研发和技术方面投入不是很多的,或者更多的都是在等待“风口”的这些企业,可能经过这一轮有的就跟不上了。经过这轮市场出清之后,它们腾挪出来的市场空间,会留给更强的企业,所以也会让整个行业变得更强,就是继续在这里干的,都变成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