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爱评论】通过机构改革消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阻碍因素

2018-03-27 13:4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2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爱评论:新时代百人对话录》,经济之声首席评论员陈爱海对话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本期主题:机构改革,消除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因素。

  汪玉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曾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出版《界定政府边界》《公共治理与公共权力研究》《改革没有回头箭》等20多部著作。

  陈爱海:据统计,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机构进行了七次改革,包括这次,总共是八次,为什么会不断进行改革?

  汪玉凯:从改革开放以后,机构调整还是比较频繁的。第一次在1982年,第二次在1988年,第三次在1993年,第四次在1998年,随后就是2003年、2008年、2013年,基本是五年一次。通过这七次改革,中国政府基本由一个计划经济的政府转向了市场经济的政府。

  我把这几次改革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从1982年到1992年,基本是中国政府冲出计划经济管理架构、管理模式;从1993年到2003年,是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管理架构;从2003年以后到这次以前,应该是深化政府管理改革;这次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

  1982年第一次机构改革基本是数量增减型的改革。由于当时国务院的机构多达百个,第一次机构改革以后,机构从100个减少到了59个。1988年的改革提出了很重要的改革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对后来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1993年就是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构建政府架构。1998年进行了五大改革,分别是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流通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和粮食体制改革。只有这些体制改了以后,我们的市场经济架构才能建立起来。所以1998年的机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后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2008年,学界一再呼吁用“大部制”这种思路来整合政府机构,所以2008年中央高层借用了“大部制”理论来整合机构。从2008年到2013年,尽管机构的整合力度不大,但是它在放管服改革方面的成绩很突出,它是内涵式的改革,成效非常明显。

  这次改革和过去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们都叫国务院机构改革或者行政体制改革,它是以行政改革为主导带动其他方面改革。这次叫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那么为什么进行过七次改革之后,还要有这样一次大规模的改革呢?第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一个改革的总目标,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和国家的组织结构和运转模式能否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必然不能适应。第二,十八大以后,我们逐步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想实现这两大布局,我们确实需要进行一场全方位的改革。

  陈爱海:关于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一些媒体解读这次改革将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要消除那些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因素。对这种说法,您怎么看?

  汪玉凯:从经济角度来讲,我们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正面临大的转型发展。政府部门设置得多,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比较严重,经常会出现多头管理,导致大量的行政资源被浪费。第二,这次改革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排除一些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的概念,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过去我们叫基础性作用,现在改成决定性作用了。就是说,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条件下,再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所以这次以国务院为例,它的机构调整基本是围绕着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这五大职能展开的。围绕这五大职能,只要是阻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本都要被破除。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国家发改委的一些职能和很多部委都有交叉,它的主要职能是宏观管理,但实际上它在好多方面又有具体的行政审批和微观事务,所以这次把发改委的多项职能转移出来了。这样一来,发改委就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致力于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等。

编辑: 昌朋淼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