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远见】围观“00后” 直面“数字代沟”的隐忧

2018-01-30 11:37:00来源:央广网

  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青少年网民(19岁以下)近1.7亿,约占全国网民的22.5%。什么是“数字时代网络原住民”?面对从小就接触网络、平板电脑的00后,如何面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数字代沟”?如何管理儿童上网的“数字轨迹”?什么是跨越年龄的共喻学习?本期话题《直面“数字代沟”》。

  我们一直处在一个被标签化的年代:“80后”的中年油腻大叔,左手抱着肚子,右手捻着手串;“90后”望着高企的房价,变身佛西青年“无欲无求,爱咋咋地”;自带互联网基因的“00后”也迎来一个“被定义”的场景。

  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社交媒体、网游和直播包围下长大,身处屏幕世界的“滑一代”、上网看世界的“搜一代”、离不开社交媒体的“微一代”、爱玩网游的“游一代”和喜欢分享的“秀一代”。他们数字化技能成长迅速,早早便超越父母,形成了所谓的“数字代沟”。这给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很大挑战,很多家庭都因此爆发矛盾。

  《网络素养报告》揭秘“数字鸿沟”下的数字代沟

  举个例子,多数“80后”都听得懂这样的话:“我用神族派出一个农民出去探路,路上遇到虫族两zerg,被杀了。我赶紧出个zealot,可是忘了升级提速,追不上,前期被骚扰的很严重。”玩过游戏星际争霸的,都懂;没玩过的,觉得是土匪对黑话呢。

  这个叫“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大家会发现,你的孩子根本不像你小时候,需要你手把手握笔,缠着你问“十万个为什么”。人家都是拿个pad,学习、社交、娱乐等所有问题都在网上搞定。

  另外,他的数字化生存能力还比你强,社会上新出了个什么应用,你云里雾里鼓捣半天,人家那边早就玩得得心应手了。不小心,“00后”还会说diss你——意为鄙视你、轻视你。家长一看到孩子成长中犯错了,多半归结于网络。久而久之,两代人就会产生行为模式和心智模式上的差别。

  前不久,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组建的调研组,在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宫(活动中心)、少先队组织、学校和幼儿园等聘请了专门的调研员展开的大规模调查,并出具了一份《中国儿童网络素养状况系列研究报告》,报告按年龄(3-14岁)进行了分层抽样,共抽取样本93180份。调研时间从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横跨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大中小城市,基本能够代表城市儿童网络素养的基本状况。

  调研负责人张海波指出,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群定义为 “苹果一代”,他们一出生就面对网络世界,数字化生存是他们生来就有的技能。因为和大人对网络的认识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态度和理解不同,“数字代沟”现象凸显,产生了隔阂和对抗。“00后”的网络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张海波说:“(我们)已经是第六年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儿童数字化成长的报告。儿童触网的低龄化程度越来越深,3-6岁年龄段里的儿童网络娱乐的时间都达到了超乎想象的地步,他们是真正的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与此同时,儿童数字化的成长速度也在加快,3-14岁的年龄段里的儿童的娱乐行为、交往行为、学艺行为、表达行为等指标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儿童的交往和表达行为。当然这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在今年我们观测的八项指标中,14岁的儿童都超过了他们的父母。目前,在儿童使用数字设备或网络的同时,亲子间的矛盾也不断升级,50%的孩子都表示他们曾因为上网或使用手机跟父母争吵过。同时他们又认为很多的父母不了解自己的上网状况,不同看法也使矛盾不断升级,这就使得我们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互娱平台:“亲子互动化”强化家庭成员的“角色感”

  触网低龄化、数字化能力超越父母,在线风险不断加大。面对00后不一样的的数字化生存环境和网络世界观。需要家庭、社会和各类上网平台凝聚共识。

  现在一说小孩沉溺游戏,不学习,大型游戏厂商肯定少不了挨骂:赚黑心钱、毒害儿童。娱乐平台也很郁闷,黑锅背起来没完没了。怎么办呢?

  2017年2月,腾讯推出儿童成长守护平台。目前,上线功能有“游戏提醒、消费提醒、游戏查询、消费查询、查小号、时段设置、一键禁充、一键禁玩”等,家长可以对孩子的游戏、上网和消费行为管控。但消除数字代沟,显然这还不够。

  腾讯相关负责人王磊认为:“我们希望家长对于孩子的管理能够采取更多的疏导措施,而非一味的‘封’。这个疏导也是我们3.0阶段的重要方向,我们会制定一系列的目标和任务,这个前提是基于家庭账号的概念,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进行角色设置,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角色和账号都可以行使自身的功能和权益。例如,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游戏功能的守护,而孩子或许可以对家长的数字生活进行一定的管理,我们会对此进行一定的尝试。后期我们可能会针对家庭健康的等级做一些规划,包括用积分激励的方式来鼓励家长和孩子进行更多的亲子互动。”

  消除数字代沟:重塑家庭网络素养和“共喻”赋能

  张海波则提出家庭网络素养重塑的理念,其中包括:家长要清楚孩子的“数字轨迹”培养孩子的网络安全意识,了解相关知识和法规,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辨别力,要通过约定的方式和孩子制定上网行为的规则;包括说让孩子养成健康文明的上网习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调整教育方式,对低年龄(10岁以下)及早建立习惯和规则,对高年龄段的孩子,要主动沟通、交流;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重视这个问题并不是要用传统的‘堵’的方式,比如把手机没收,把家里网络封闭。同时也不能采取另外的方式,像现在许多年轻父母用手机看小孩,也就是电子保姆。这是两个极端,也是比较常见的。我们应当从小培养儿童的网络素养,在家庭中普及网络素养已经迫在眉睫。”

  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巴米德提出了“三喻文化”,即前喻文化,后代人必须向老年人学习才能生存;共喻文化,两代人互相学习才能生存和发展;后喻文化,老一代人则需要向年轻一代学习,社会才能进步。

  科技日新月异,互联网把世界“扯”得更加扁平,这就意味着不同年代的人面,进入“共喻时代”。数字代沟需要的不是对抗,而是相互理解。对家长们,我想说:长江后浪推前浪,要多多为孩子们的数字能力成长自豪和骄傲,孩子成长的路上犯错了,多反思和改进自家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们我想说:保持对父母的尊重,他们的经验和引导会让你走的更远更稳,教他们使用新工具和新事物时,多一点耐心,因为当年,他们也曾耐心地教过你,如何拿筷子。(作者王思远 马泽坤)

编辑: 昌朋淼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