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小额免密”支付功能悄然兴起 谨防小便利背后的大风险

2017-11-24 13:3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2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无论外出购物还是用餐,“扫一扫”的付款方式大家已不再陌生,“小额免密”“闪付”等支付功能悄然兴起。然而,日前媒体曝出有不法分子利用银联卡的“小额免密”功能对车辆ETC卡实施盗刷,引发网友对个人财产安全的关注。

  在网上搜索关键字不难发现,这种“隐患”并非个案。之前就有媒体报道过利用支付宝小额2000元免密支付而被盗刷的案件。杭州某景区一家酒店上班的小徐手机被盗,因设置了微信小额支付免密功能,导致微信余额和绑定银行卡里的钱被全部盗走。

  这种支付功能开启时用户往往并不知情,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业内人士表示,“小额免密”“闪付”这类支付是指消费金额低于限定值时,用户无须输入密码即可完成消费。现在不少人在支付时都已经开通并使用过“小额免密”这个功能,虽然支付过程简单便捷,但也易使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盗刷。专家表示,相关机构在开启此类功能时,应对用户进行有效告知。

  发卡行往往将“小额免密免签”功能与“闪付”一并设置为默认开通。据中国银行客服人员介绍,这种卡面有“闪付quickpass”标识的“小额免密”业务是系统默认开通的,支付时不需要密码,每笔不能超过300元,每卡每天2000元封顶。如果觉得存在安全隐患,客户需携本人身份证到银行网点取消业务。

  多位专家指出,安全是支付便利的前提。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曹兴权说:“小便利背后可能有大风险,相关机构应该尽快在技术上和制度上进行优化完善。对于支付这件事来说,安全比便捷更重要。”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春晖表示:“免密码支付顾名思义就是在用移动支付的时候,不需要用密码,通过二维码扫码自动扣款。这种支付方式带来了便利,但同时又产生了安全风险。在安全与便利的选择上,我认为要先选择安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个人安全,就是一种密码文化,不要为了便利和效率而失去了安全。建议消费者在开通第三方支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个人的安全问题,还是设置密码支付。如是是免密码自动扣费,必须要建立第三方支付的约定合同,否则不能单独扣费。一些互联网公司在没有和用户签订任何合同约定的情况下,自动给用户设置了免支付的功能,这是反《合同法》的,银监会、央行等部门也应对相关问题尽快进行监管,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 ”

编辑: 赵亚芸
关键词: 移动支付;风险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