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电影拖累华谊影视娱乐板块业绩 专家:华谊应深耕主业

2017-03-29 18:0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2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昨天华谊兄弟发布了自己的2016年年报,年报显示,影视娱乐仍是公司分量最重的业务板块,营业收入达25.62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73.12%,毛利率为39.04%。然而与去年同期相比,影视娱乐板块的营业收入却下降了近10%。

  数据显示,电影业务对华谊兄弟影视娱乐板块业绩拖累比较严重。公司主要全资或控股及参股的20家公司中,有两家电影投资制作公司出现亏损。这两家主要的电影子公司2016年合计亏损了近1.2亿元。

  与此同时,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出品了2016年华谊投资的几乎所有电影,包括《摇滚藏獒》《陆垚知马俐》《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等,这家公司也参投了2016年的分账大片《魔兽》。

  华谊兄弟2016年参与投资发行的影片共10部,实现国内票房约31亿元,票房表现不如上一年。影视娱乐板块收入排名靠前的三部电影分别是《老炮儿》、《我不是潘金莲》和《罗曼蒂克消亡史》。但是《老炮儿》是2015年跨年的电影,2015年就实现了约8亿元票房收入,这占据了《老炮儿》总票房的89%。

  业内推测这也许是华谊兄弟2014年宣布“去电影化”带来的惯性影响。不过,华谊兄弟毕竟曾是电影行业的龙头公司,在中国电影市场仍在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华谊兄弟有意在电影板块重新发力。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魏鹏举:“首先,针对最新的华谊财报,媒体们的解读不够全面。华谊2016年净业务的增长不够理想,这不是华谊自身的问题,而是中国电影的整体性问题。2015年华谊的业务是很好的,而2015年中国电影整个票房市场的数据也很华丽,这里面的关联性不言而喻。2016年中国电影整体的增幅也只有3.7%左右,华谊的增长应该并不算太糟糕。

  第二,华谊的这份年报能够反映出中国电影的整体问题,华谊在2009年上市后就提出去电影化是比较明智的做法。它所谓的‘去电影化’就是不再以电影业务为唯一的业务,而是拓展更多元的业务。‘去电影化’这个说法容易产生歧义,所以我建议叫‘电影+’,也就是在电影主业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发挥电影业的艺术价值和辐射效应,再逐步拓展到其他相关的业务领域。

  华谊在战略上提出‘去电影化’的思路以后,开始通过资本的方式布局实景娱乐、游戏、互联网泛娱乐等产业,并逐步推动华谊业务的国际化发展。从连续几年的业务发展表现看来,它的多元化战略对华谊整个业绩表现的支撑还是非常明显的。比如2015年华谊兄弟实现的营业总收入达到39亿,净利润是9.8亿,在所有的上市影视公司中,它的盈利是第一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的确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它多元化拓展的同时,电影业务似乎变的边缘化了,这的确是华谊兄弟需要警惕的问题。

  基于上述的判断,我对华谊兄弟下一步的发展有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既定战略不宜随风摇摆。泛娱乐化是中国影视业发展的一个基本出路,单一电影业务很难有钱投入。不仅是中国,美国这样的电影市场非常发达国家也同样如此。

  第二,真正做到从‘去电影’转变为‘电影+’,保持主业,发挥主业的艺术价值,也就是把电影业务的价值实现最大化,继而让它的价值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而不是像前几年那样只进行一些简单的财务投资。

  第三,我希望华谊能够真正从‘粉丝经济’走向‘创意经济’。这是我所说的‘电影+’的真谛,也是深耕电影业务最核心的一个调整。华谊其实已经注意到电影主业边缘化的问题,所以它从2016年就开始全力回归电影业务,而它的回归方式是通过资本并购绑定一些大明星,所以它的发展模式还是‘粉丝经济’的模式。它最初这个多元化的发展思路是合理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依托IP进行多元化的辐射拓展,这个发展模式符合国际主流,也非常有前景。明星不是真正的IP,真正的IP一定是基于创意形成的知识产权、广为人知的故事以及投资人可以掌控的形象。

  尽管华谊现在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如果它能在战略方面不改初心,能够从‘粉丝经济’向‘创意经济’转型,它可以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影视业结构性调整中的一个标杆。”

编辑: 昌朋淼
关键词: 华谊兄弟;电影;影视娱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