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从滴滴打车、摩拜单车到短租民宿、乃至玩具出租,分享经济如今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分享中实现着供给与需求的弹性匹配,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如何推动分享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去年9月开始起草的《分享经济发展指南》从昨天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至日期为3月6号。

  这两年分享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显示,我国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目前已经超过5亿人。预计到2020年分享经济市场规模有可能占我国GDP的10%以上。但就像一切新生事物一样,分享经济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发展中面临很多问题。比如监管体系尚不完备,依然存在政策滞后于发展的情况等等。

  《分享经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在如何为分享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服务等方面给出了参考和规范。

  征求意见稿提出,以支持创新创业发展为核心,按照“包容创新,审慎监管,强化保障”的原则,允许和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探索分享经济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创新监管模式,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先行先试。IT观察家冀勇庆表示先行先试有利于分享经济有序、良性发展。

  冀勇庆:“比方说打车软件和共享单车就比较适合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特别是在一些超大型城市,因为它们确实存在车辆供给量不够,需求量很大的情况。试点很重要,因为政府之前对分享经济进行监管时,可能不太了解它的特点,往往会采取一些严格限制的方法,其实不太利于它的发展。可以通过在一些地区先行先试,总结经验以后,把这些经验推广到全国,这样分享经济就能够更加有序、良性地发展。”

  经济之声:在创新监管方面,征求意见稿规定,分享经济市场准入,要充分考虑分享经济跨界融合的特点,避免用旧办法管制新业态,破除行业壁垒和地域限制。合理界定不同行业领域分享经济的业态属性,分类细化管理,防止一刀切。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表示,破除行业壁垒和地域限制是分享经济发展的前提。

  王鹏:“分享经济本质是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所以它首要的条件是实现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如果有地域或者行业的准入门槛,资源要素就不能自由流动,所以应该消除地域和行业等方面阻碍资源要素流动的障碍。”

  经济之声: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还提出,要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对分享经济产品服务的政府购买力度。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朝晖分析,向社会采购部分分享经济产品和服务,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

  刘朝晖:“比如说,以前政府建了许多公共自行车的项目,这一块成本非常高。特大城市由于人口多,成本稍微低一些,但一些小城市,比如只有五十万人,它在提供这些公共产品的时候,成本就非常高,所以类似这些领域就可以采用向社会采购的方式。”

  分享经济是全球经济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污染、促进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言自明,但是它成长中的烦恼,也给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规划院信息室主任姜鹏就此发表评论和看法。

  姜鹏:“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的业态,在带来了极大地发展活力与潜力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我认为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它引发了我们监管体制的创新与监管体制调整这一部分。分享经济带有明显的跨界特征,这种特征使得我们现有的很多制度,很多法律机制无法适应。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分享经济的模式存在违法的嫌疑,如此一来就很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第二,由于分享经济模式本身的问题,它大大降低了很多行业的进入门槛。一方面,它使传统的行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另外一方面它也会引发资本与利益的重新分配,引发各种问题,所以说协调难度也很大。现在,国家经常强调,互联网信息化要实体经济自动融合,要鼓励线上线下互动等等,我认为也是这个目的。

  第三,分享经济的很多产业本身发展不成熟,而且很多领域都处于一个探索期和发展初期,它的服务产品的标准化,服务水平的保障都无法得到一定程度的。一方面,很多与我们百姓息息相关的行业也没有被纳入监管,这样就有可能导致不公平竞争、税收、消费者权益、劳资关系等等问题的产生。另一方面,分享经济内部的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比如说现在的很多行业,由于分享经济的新模式,引发了资本的疯狂的追捧,而这些企业为了生存就不断地‘跑马圈地’,往往会忽视真正的技术突破与行业本身标准的建设,这些都不利于分享经济的健康发展。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很多的专家指出分享经济一直面临着内外部的各种问题与讨论,包括内部的管理问题,也有外部的行政壁垒。此次的《指南》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其主要目的还是破除外部发展的外部壁垒,而规范其内部的发展与管理。

  深化改革,是我们本届政府的头等大事儿。我们可以从目前政策文件的出台,从改革任务看出,破除制度性的成本,培育经济新动能,一直是我们适应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抓手。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也会积极吸纳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例如,美国的创新战略也会提出创新型政府,德国也认为技术创新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而欧洲也研究认为分享经济的发展政策环境可能是未来创新的主要着力点。

  我国在制定《指南》时,也一定参考国际上的经验。我认为本次的指南还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就是统一思想。如果要真正的鼓励分享经济发展,一定要让大家能够真正的理解分享经济是什么。此外再去破除它的法律壁垒,规范化的管理,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福利扶持。如果大家都不知道分享经济是什么,很多事情是打着分享经济的名头去做,会导致混乱。所以,分享指南其实是在统一思想,让大家更好的认识、参与、鼓励、扶持共享经济的发展。

  这一大背景与我们国家的政策文件是相匹配。例如,国务院要提高放管服的水平,这与指南息息相关。另外,我认为比较好的亮点是创新治理。比如说它会强调底线思维,会强调规范化的监管,如探索审慎监管。审慎监管是分享经济的一种新业态,难做到短时间内对它的全部把控,但是又不能放任自流,所以应有一种包容与审慎的态度,把握好底线的思维,做好相应的动态监管和协同监管,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这样才能够有助于分享经济的发展。

  第二个亮点则是我们的此次指南从信用体系、权益保护、劳动关系、税收政策、主体责任、安全有序等等方面都对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相关指引。

  另一个亮点就是因地制宜,它特别强调防止‘一刀切’,也就是说要鼓励创新监管模式,而且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跟行业先行先试,包括不同的地区部门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为了保障我们的分享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于《指南》,我个人还是有一点建议,《指南》中提出了要规范跟打通分享经济运营大数据的统计跟监测,但是我认为这个是不够的,我们不能分享经济运营中的大数据净化这部分的保护。而且,应当要注重将这些数据资源与城市服务、城市管理相打通。这样一来,可以直接从供给侧反映相关行业发展的需求,以及生产的匹配,也可以更好地支持我们城市管理者的决策。对于整个分享经济的发展,政府从门槛降低方面作出了努力,民众从更好的理解、认识分享经济方面不断加强学习,那我们行业本身也要努力补短板。行业本身是需要不断努力与创新,包括更好地做好线上线下服务,守诚信,提高服务水平,也包括更好的遵循市场的规则,遵守城市的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