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专家:不能让上市公司成为大股东的“提款机”

2017-02-27 11:0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2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银行卡一刷,张张百元大钞就会从提款机滚滚而出,如果把这张银行卡换成持有股份的股东卡,掏起现金来可能就以数亿来计算了。今年以来,A股市场先后有581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关键股东股份变化,包括大股东、董事、高管以及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减持的达325家,净减持金额达到320亿元。从减持规模来看,减持在1亿元以上的就有71家。

  在“奇葩”理由和“高送转”等各种套路的掩护下,大股东频繁“精准”减持,理由包括为孩子交学费、结婚、理财、还债、改善个人生活等等。近一段时间发生的许多减持案例,往往伴随着上市公司高送转预案的发布。2月17日,佳讯飞鸿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林菁提议进行高送转预案,拟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2月20日,公司总经理郑贵祥拟减持不超过800万股;副总经理王翊拟减持不超过600万股。这样的超高比例送转方案刺激散户进场接盘、买单。其实可能是诱饵。

  从减持细节来看,有些股东的大比例减持甚至是“清仓式”,而且减持有愈演愈烈之势。山东钢铁上周五公告,天弘基金管理的天弘平安长江1号资管计划于2月23日出售公司共计4.2亿股, 减持后资管计划不再持有公司股票。依法合规减持是上市公司股东的基本权利。但是,这样的“清仓式”减持常常让散户“韭菜们”高位站岗、惨遭收割。

  不能让上市公司成为大股东的“提款机”。申万宏源首席分析师桂浩明就此话题做出点评。

  桂浩明:“大股东减持一直是市场中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当然,既然是股票就应该允许其买卖,大股东的股票也有流通的权利。在股权分制改革完成后,这些股票一旦过了解禁期都成为流通股,减持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为什么现在引起一些关注和争议?一是大股东减持的量非常大,甚至出现所谓的‘清仓式’减持,这种减持对于中小投资者是一个很大的伤害。因为股东结构一下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大股东的减持也动摇了人们长期持有股份的信心。

  另外,有些大股东利用一些信息优势以及其决策上的优势等进行减持,对市场造成了一些信息上的误导。比如有的上市公司提出了高送转,3送10,10送20,甚至更高的送转,但送转的同时进行减持。还有的减持是在了解了公司业绩可能会下滑的情况下,搞出一个预增方案,甚至利润大幅提高,等到卖了之后又说这个计算错误,这就会对市场造成极大的误导。包括一些大股东编造各种不着边际的理由进行的减持,有些理由甚至让人啼笑皆非。总之就是编造理由,动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资金优势、决策上的优势进行减持。

  这种减持对市场的危害在于,第一,动摇了投资者长期持有的信心;第二,使得市场处于一个严重的不公平状态;第三,扰乱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本来是一个资源优化配置、资金优化组合的场所,而这种拉高后减持、清仓式的减持就变成了大股东的提款机,最后变成了一个上市套现的模式。如果对大股东频繁减持这种状况不能有效加以遏制,使其变成一种惯例,那么资本市场就没有了安静的时候,投资者只能是短线炒作,不能进行长期投资。

  因此,管理层近两年高度重视大股东减持问题,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要求提前公告减持计划,限制某些减持比例;同时,对大股东提出高分配方案的,要询问同期有没有高送转,搞了高送转的有没有减持的计划。这些措施的推出有利于遏制大股东无休止减持,特别是清仓减持以及利用信息优势来拉高减持的问题。

  总体来看,这些措施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毕竟现在大股东减持花样百出,投资人对这些公司的股东有高度不信任感,这也是市场现在稳定性比较差的原因。

  就此,相关监管部门还需要对此现象进一步重视,进行严格规范,特别是用一些明确的措施来规定大股东减持,比如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进行减持,同时严格要求信息披露上的完整准确。对于利用信息或者资金优势等进行的减持,如果存在某种内幕操纵等行为,要进行仔细调查然后予以严肃惩处。

  当然,对于广大投资者,要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对某些公司大股东肆意减持应该予以重视并且回避。大股东减持本身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当他出现大额减持,特别是清仓减持,很明显是对市场前景不乐观或者对这个公司前景不乐观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应该加以提防。股东减持应该有序进行,在有序的情况下大家都能理解,这时候股价的合理波动大家也是能够接受的。但是当其减持变成市场当中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时,市场就应该予以关注,特别是要从投资者的角度注意回避风险。”

编辑: 赵亚芸
关键词: 上市公司;股东;高送转;减持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