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医保、医疗、医药如何“三医联动”?

2017-02-21 10:1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2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编织全民健康的民生大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前,“看病贵”仍然是一些百姓的心头之痛。药价虚高,迷乱的是一些医院的“姓公”本质;一些医院逐利,冷落的是群众的获得感。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完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目前,上海、湖南、四川等地已经出台相应的改革措施,提高诊疗费用,鼓励多劳多得,一些医院的医生收入有所提高。一些地方还将医疗费用调整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避免增加患者负担。

  部分药价虚高、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长期以来为基层群众所诟病。药品流通环节多,流通秩序乱,腐蚀了医生队伍,诱导了大处方、开贵药,推高了药品价格,给国家、社会和个人造成很大损失。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我国出台“两票制”改革,目的就是净化药品流通市场环境、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减少药品流通环节。

  新一轮医改,使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明显提升。统计显示,全国有超过一半的县开展了基层首诊试点,县域内就诊率达八成以上,80%的居民15分钟能够到达医疗机构,12大类45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覆盖居民生命全过程。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大医院“一号难求”、小诊所“门可罗雀”,基层群众看病出现“冷热不均”。

  统计显示,在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的情况下,我国基本医保参保率固定在95%以上,覆盖人口超过13亿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推开。而作为管理医保的重要抓手,医保基金“跑冒滴漏”时有发生。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有专家认为,啃下医改“硬骨头”,需要打出“组合拳”。只有做好“三医”联动改革,才能在涉入深水、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下好助力健康中国、普惠民生的这盘大棋。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对此作出分析与解读。

  苏海南:“最近出台的公共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是广义的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改革中间的一个小的组成部分。三医联动改革是解决我们看病难、看病贵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来说,医疗是基础,是看病、治病的基础,医药是治病的支撑,而医保提供了导向。实际上三医联动应该再加上医院内部管理,包括人事、薪酬等制度的改革,也可以称之为四医联动。

  以往大三医‘医疗、医药、医保’分别自成体系,互相联系,沟通不够。比如医疗的医院、院长、医生是知道药品价格应定多少合适的,但他们不参加医药药品的定价,相关定价是由卫计委等去定,这就没有联动。而医药的支撑,即厂家,会很容易‘头戴三尺帽’要价,如果没有医疗,特别是医院、院长、医生的参与,药价很难定得合理。所以应该把这几者有机联系起来,还要把它与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组合拳,取得好的效果。

  这次改革提高了医生的待遇。以往有个别医生是靠多开药、乱开药、开高价药这样不正当的方式来使医院增加收入,医院把这部分药价收入的相当一部分再分配给医生,这导致病人的看病难、看病贵。同时,能够开方、开高价药的必定是部分人,而广大的护士、其他不开方的医护人员待遇上不去。这次开展公立医院的薪酬制度改革着力提高医生护士的收入。

  当然,医疗费是会要上涨。我认为不会导致看病的费用上涨,因为可以做结构性调整。医疗费是医护人员劳动所应得的报酬,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然后把医药费用降下去,这就是是结构的调整。总体来说,不会由于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而使老百姓看病更贵。我认为,通过这种结构性调整,可能还会有所降低。

  公立医院的薪酬制度改革,把劳动跟收入匹配起来,这有利于医护人员更加尽心地做好自己的医护工作,有利于缓解医护人员的短缺问题,保证医护人员队伍的稳定。

  在进行三医联动改革特别是破除以药养医这个机制后,这个缺口从哪弥补?一个是医疗费用的报销,用医保作为支撑,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同时要真正按需开药、开便宜药、开有针对性来治病的药,这样的话,相关费用就会降下来;另外还要有部分财政投入,公立医院财政投入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这几方面结合起来看,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后的缺口应该是能够弥补的。

  所以,通过三医联动的改革,加上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人事、薪酬制度的改革,从整体看是有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同时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积极性,使他们更安心、尽心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使医疗整体水平能够得到新的提升。”

编辑: 王雨馨
关键词: 医保;改革;药品价格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