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专家:1月经济开局宏观向好 整体规模增速合理

2017-02-15 11:1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15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2017年1月份全国人民币贷款增加2.03万亿元,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51万亿元。同比少增4751亿元。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银行来说,早投放早收益,因此每年1月份的新增贷款数量往往会出现井喷,但是今年在央行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背景下,1月的信贷数据出现了变化。

  在1月份全国新增的人民币贷款中,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6293亿元,以实体经济贷款为主的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56万亿元。从信贷结构上看,代表个人住房贷款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的占比大幅缩水,约为30%。基建项目接过了信贷投放“大旗”。

  在货币供应方面,1月末,全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15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去年同期低2.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47.25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6.9个和4.1个百分点。当月净投放现金1.83万亿元。

  另外,1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59.65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7.3%,与去年同期持平;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74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2.1万亿元和2619亿元,创历史新高。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就此发表了发表了解读及看法。

  温彬:“关于昨天公布的金融数据,有四个特点:一个就是M2,货币供应总量还是保持平稳增长。1月末是11.3%,是和上月末基本持平。可以说,这主要是由于外汇占款可能是负增长,包括财政存款变动的影响,这对基础货币投放是有压力的。再加上去年的基数高,所以这也会影响到M2的增速。不过我们也看到,在春节前,央行也是加大了公开市场的操作,包括逆回购以及通过不同期限的流动性便利的支持,还是确保了整个金融市场体系流动性的稳定。那么到目前来看,我们的这个流动性还是处于一个净回笼的状态,所以也基本上反映了流动性整体还是充裕的。

  那么11.3%这个数怎么看?其实去年我们确定的M2增长目标是13%,实际最终是11.3%,那么考虑到M2总量的规模非常大,再加上还有要去杠杆的要求。所以我觉得可能今年总体的目标应该定在12%,是比较符合当前情况的,这是对货币供应量的一个看法。

  第二,从1月份的信贷投放来看,投放的进度更加地均衡,1月份新增的人民币信贷是2.03万亿,是低于市场预期的,也比去年的1月份2.5万亿少增了4700多亿。通常商业银行从经营行为来看,早投放,就可以早获得更高的收益。但是这种经营行为确实不利于企业资金的合理安排和使用。因此从经验来看,银行信贷的投放从全年四个季度来看,按照30%、30%、20%、20%这样,按照季度的比例投放,可能会更加合理。所以在央行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按照市场的需要,企业资金的合理配置,然后再进行这样一个投放,还是能够起到切实服务经济的效果和作用。

  第三,信贷的结构也更加地合理。大家也看到,去年信贷中主要是在零售贷款这块增长特别快,特别是住房按揭贷款。那么按揭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重大概在45%左右的水平,甚至个别月份新增贷款基本上都是住房按揭贷款。这其实也不利于企业部门融资需求。从今年1月份的数据来看,可以发现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企业随着宏观经济企稳,企业投融资需求开始改善和旺盛起来。1月份的新增贷款中,企业部门的贷款占到了76%,即3/4投给了企业部门。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实施,按揭贷款出现了一个快速的回落。那么新增的按揭贷款大概占整个今年1月份新增贷款的31%,比去年的平均水平有较大比例的下降。我觉得30%的按揭贷款占比是比较符合信贷结构的,所以总得来看我们的信贷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第四,社会融资总量创历史新高,达到3.7万亿的水平。从结构上来看,虽然人民币的新增贷款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700多亿,但是另几个项目,包括为承兑汇票、信托以及委托贷款的增长规模比较大,也就是这部分表外业务的融资增长是比较快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由于去年的房地产调控以后,房地产企业通过信贷和企业债券方面的融资受到相关政策的控制,因此很多融资就转到了这种表外的通过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所以在去年下半年以后,整个债券市场的波动也比较大,所以一月份的企业债券融资也同比在减少。

  不过,尽管表内的增长减少,表外的增长放量,但从总体规模的增速来看,仍比较合理。也就是说,新增的社会融资总量同比增长了12.8%,去年我们对于社会融资总量的增速目标也是控制在13%。所以12.8%这个增速也是在合理的控制范围,所以根据上面的这几个金融数据的特点,再结合前两天公布的贸易状况、进出口情况,也是比去年有所改善。包括我们的CPI、PPI数据较前期也有所改善。

  所以从整体来讲,今年1月份宏观经济开局总体还是平稳向好的,下一个阶段的货币政策应该还是继续保持稳健中性。一方面要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优化信贷结构,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外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也就是通过MPA的考核来切实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去年央行也提出,把包括银行的表外理财部分纳入到MPA考核中。从银行角度来说,它能够更加宏观审慎,也就是不仅要看狭义的贷款增长,还要看银行在债券融资方面,包括表外的理财等。这样的话可能在去杠杆这个大背景下,能够更好地来监控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当然我们还有另外一套考核,就是社会融资总量目标。这里除了银行表内和表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融资的部分,比如说企业债券、发行的股票。虽然说银行表内和表外有广义的信贷增速的控制,但是我们更多地是希望进行融资结构的优化,更多地通过资本市场,比如发行债券、发行股票来满足它的融资的需求,这样可以优化我们企业的融资结构,降低企业的杠杆,同时也有助于防范银行体系潜在的金融风险。”

  经济之声:从一月份的数据来看,M2增速从数值来看是比较稳定的。M1的增速同比增长了14.5%,增速比上个月末端和去年同期低了6.1和4.1个百分点。M1的增速比M2增速出现了下降,这是否会对未来的货币政策有影响?M1增速会不会影响到未来M2增速的目标?

  温彬:“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因为在去年,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当企业获得资金后,通常都选择存在银行,不去投资和使用,所以体现M1增长快,迅速提高,和M2的剪刀差是在扩大的。这种情况反映出了企业对投资、对市场不看好。现在由于经济企稳,企业投融资需求开始进行投资、生产,所以使得企业的活期存款在快速减少,但这实际上也是反映出了积极向好的信号。”

  经济之声:央行曾反复强调,目前仍以稳健和中性为方向执行货币政策。CPI和PPI的数据都中国今年的开局良好。春节前,时定量的假降准、假加息出台,未来的货币政策又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温彬:“从中长期来看,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较小,但并不排除央行通过主要的政策利率调控,比如MLF或SLF等政策利率。因为央行采取更公开的市场操作,也是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式、通胀预期,包括汇率因素等的综合考量。再加上我们还有金融机构、企业去杠杆的要求,所以实际上一些短期政策利率的适度调整会有助于整个金融体系,也是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未来的一些通胀的风险、杠杆等起到一个提前预防的作用。”

编辑: 刘一荻
关键词: 央行;数据;1月;信贷;贷款;融资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