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国资委:减少地方政府干预 清理“僵尸企业”

2017-01-26 20:4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2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在近期召开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要求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化解产能过剩、处置僵尸企业是中央企业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2016年,中央企业完成398户“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的处置和治理工作,安置富余人员11万人。

  今年,中央企业将继续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化解过剩产能,提升盈利能力,将完成300户“僵尸企业”处置任务,完成500户特困企业专项治理。

  关于此话题,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做出了点评:“‘僵尸企业’引起全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所谓的‘僵尸企业’只剩下一个企业的空壳而没有实际有效的运转,只剩下一些老旧的设备却没有很好的利润增长空间,只剩下企业的烂摊子和负债却没有清偿的能力,把这三个因素放在一起就构成了‘僵尸企业’。清理‘僵尸企业’是存量结构调整,完善供给体系的非常重要的举措,我们要分析僵尸企业出现的原因,才知道未来清理‘僵尸企业’的工作重点应该在什么地方。

  第一,只剩下空壳子而没有实际有效的运转叫做空转,实际上,企业存在一天就消耗一天的成本,就有一天的支出如果没有净资产,没有净收益的进账,最后空转本身就会导致成本的累积。如果这样长期不能清理存量负债,又会产生新的增量负债。它在银行也贷不到款,因为资信质量不足以让银行来给予贷款,这样企业就会形成越来越严重的困难。像这样的企业存在,为了维持正常运转它还需要投资,这就形成了投资陷阱,使得大量释放出来的流动性沉淀在无效的空壳企业里面,就浪费了社会资源。这就帮助了我们理解为什么要下决心进一步清理‘僵尸企业’。

  清理‘僵尸企业’需要种种有效的措施,因为‘僵尸企业’更多的还是表现为公有企业,特别是地方国营企业。事实上,原来很多低效率的国有企业有一部分通过‘三改一加’,即改制、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已经有所转变。进一步出现的这种“僵尸企业”是在近一段时间,尤其是从2008年底以后,中国实体经济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国内市场结构调整,宏观经济衰退,产能过剩在衰退以后就凸显出来了,加剧了企业内部的一些结构性的矛盾,使得过去长期能够秘而不宣的低效率的企业逐步转化为‘僵尸企业’。

  这主要还是在传统生产领域当中,比如钢铁、能源以及其他一些低技术的制造企业。这些企业未来要想真正走出困境,要清理一部分资产。‘僵尸企业’并不是所有的资产全部是无效的,要把一部分有效的资产先剥离出来,借助于市场重组,将其兼并收购,把这些有效的资产盘活,而不是整体一死了之。

  第二,只要兼并重组以后剩下的壳还在,有些还是上市企业的壳,那么上市资源要通过市场交易转移出去,避免上市额度随着资产一起烂掉。

  第三,地方有一些‘僵尸企业’通过结构升级改造,改变经营管理模式,将国有资产和民营资本相融合,走混合所有制改革这条道路,结合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使得原有的壳里边加进新的血液,释放出新的增长动力。

  第四,有一些‘僵尸企业’可以将其内部的有效资产稍微进行重新调整,改变目前的财务状况,使得原有的‘僵尸’变成有活力的企业,当然这是最难的工作。现在各地都苦于这一问题,虽然都意识到要解决这个问题,但现实难度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要关注。   

  总体上看,这还是要归到国家供给侧改革当中来。针对‘僵尸企业’的清理,供给侧改革重点在什么地方?首先,政府要进一步改善投资和政策机制的设计,针对‘僵尸企业’采取措施化解其就业压力,要清理“僵尸企业”,要处理好其原有的员工,将原有员工就地转移、原行业转移现在都有困难,尤其是资源型企业、大多老工业基地,困难就更多,要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来化解一部分‘僵尸企业’的压力,能够提供新的就业和增长的机会。

  其次是负债的处理可能要借助于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把一部分负债通过有效的经营转移出去。针对一般负债,如果企业通过机制的改善能够盘活,可以将欠银行的钱有效地转化成股权,这难度也比较大,质量不高的情况下转成银行股权,银行也不愿意要。到底要用什么有效的配套措施来实现债转股也需要我们加强研究。

  要提醒社会各界的是,在‘僵尸企业’的处理当中,一是有很大的困难,二是‘僵尸企业’的类型不同,三是要化解这方面的压力需要多方面的政策机制的配套,尤其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产业升级技术改造,以及地方政策的支持和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要利用好金融市场,利用好兼并收购重组,多方面、多管齐下来盘活有效资产,调整资产结构,这是目前值得关注的几个重点。

编辑: 邵柳
关键词: 地方政府;僵尸企业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