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式医改”要着力解决中国式“看病难”和“看病贵”

2017-01-10 10:3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1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比2015年提高1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昨天正式公布,“十三五”时期中国医改的路线图出炉。

  《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并设定了“到2020年,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的目标。《规划》还明确,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均预期寿命比2015年提高1岁。

  针对民众最关心的“看病贵”问题,《规划》提出要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规划》明确,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对公立医院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大型医用设备检查等情况实施跟踪监测。2017年,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力争降到10%以下,到2020年,增长幅度稳定在合理水平。另外,要取消药品加成,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从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方面,《规划》提出要推动医药分开,采取综合措施切断医院和医务人员与药品、耗材间的利益链。

  在医疗保障制度方面,《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另外要加快建立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制,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强参保地与就医地协作,方便群众结算,减少群众“跑腿”、“垫资”。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本原则中政府和市场角色的划分上,《规划》明确,我国要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责任,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对此,有分析说,以往我国在各类顶层设计政策中,在提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时大多还是比较强调政府主导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的提法比较少见,这意味着以前泾渭分明的公立医疗机构和社会办医未来将可以在一个平台上适当进行“面对面”的竞争。

  “中国式医改”要着力解决中国式的“看病难”和“看病贵”。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就此话题做出点评。

  胡善联:《“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提出的五方面任务非常明确。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这样病人就可以有序地社区首诊、上下转诊。第二,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管理制度,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的结构改革也指明了比较明确的方向。第三,建立一个高效运行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第四,要建立一个规范有序的药品保障制度。第五,要建立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管制度。

  用“中国式”的办法来解决中国式的“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就是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政府已经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一个公共产品,如何来公平可及的强调医疗体系的公益性,医疗改革需要动员全体人民,政府以及医务人员要共建共享。现在从组织体系与整个计划来讲,“三医联动”的相关政策已经非常好,而且有一个国家的顶层设计。

  关键问题在于怎样使我们的医疗改革“十三五”规划让老百姓能够有一个获得感。首先,我们的健康水平要不断提高,在延长人民的期望寿命,降低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以及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指标上,《规划》有明确提出要求。

  其次,要进一步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这方面,这次《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个人的医疗负担在卫生总费用中的占比能够在原有接近30%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到28%。现在全国已经有1560家公立医疗机构取消了药品的加成,这样可以很好地切断“以药养医”的利益链。同时规定以后药品的费用要占到整个医疗机构收入的30%,大型仪器检查设备等的检查费用要降低到20%以下。这些可以很好地通过内部结构的调整,腾出空间使得老百姓能够更好地减少医疗费用。

  另外,要使得老百姓或者病人在医疗方面有获得感,就要使看病变得比较便捷,缩短等候时候,降低医疗费用,增加医保的报销比例,同时要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改善医生跟患者的关系,这些在《“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都有明确规定,因此要对其进行深入学习与落实。

编辑: 赵亚芸
关键词: 医改;十三五规划;公立医院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