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央广财经评论 > 正文

地方自主发债或松绑 评:编制资产负债表是前提

2013-07-08 16:21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导读】鄂尔多斯当地区政府向企业借钱给官员发工资,有学者提出,让地方自主发债能让中国经济全盘皆活。7月8日16点,经济之声评论:完善地方债体系,是地方债发挥作用的前提。

  中广网北京7月8日消息,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眼下,在不少领域,各地的政府都是出资者,所以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政府很有钱。但如果政府没有钱了又会怎么样?听起来似乎杞人忧天,但是大名鼎鼎的鄂尔多斯现在就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

  随着当地房地产和煤炭业的熄火,鄂尔多斯的财政问题非常突出。比方说,有媒体报道称,鄂尔多斯东胜区政府曾经向当地的公司借款15亿元来发工资。但是政府借钱容易,还钱就不一定这么容易了。像鄂尔多斯这样的地方,支柱产业发展停顿,很难想象政府能够在短期内能够让当地的经济重现生机,从而充实财政实力。政府欠企业债,企业欠民间融资公司债,民间融资公司欠放贷老百姓的债,“三角债”的死结似乎有越缠越紧的状况,有媒体这样形容现在一些地方的情况。而这样的情况要想解决,就必须要先让政府把拖欠企业的债务还上,这个死结才有可能被逐步解开。

  地方政府如何才能迅速地筹集大量的资金?其中一种备受关注的方式就是,地方政府自主发行债务。复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认为,克强经济学是结构经济学,现在的关键就是要加快出台地方自主发债的政策法规。以此作为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将会起到走一着全盘皆获的效果。地方债问题,决策层一直在进行探索。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展开,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江苏省、山东省这六个省市今年将可以自主发行地方债。

  可以预见,这些试点能够给下一步的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其实最需要地方债支持的,却是那些偿还能力很差的地方。如何解开地方政府欠债的死结?地方债的发行应该遵从哪些规律?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就此评论。 

  现在鄂尔多斯面临的问题应该不是个例,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有媒体形容这种情况是“三角债”,政府欠企业债,企业欠民间融资公司债,民间融资公司欠放贷老百姓的债。在目前资金流动性相对趋紧的情况下,鄂尔多斯这样的地方财政紧张是否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地方自主发行债务是否是一招好棋?

  张茉楠:我认为实际上不仅仅是一种普遍现象,可能更具有代表性。当前中国经济最突出特点就是这种资产负债恶化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当前资产负债表恶化其实也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候,我们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所带来的政策后遗症。我们也看到,不仅政府,包括企业经营,以及金融机构债务水平和杠杆率都在上升,随着今年以来整体经济下行,很多企业经营状况下滑,特别是亏损比较严重的情况,资金紧张特别是债务周转的风险就凸显出来了。另一方面,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讲,土地财政也面临很大问题,现在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都在不断上升,偿债收入也在吃紧。尽管我们能看到土地财政还是在延续,但是由于近些年来土地拆迁成本上升,以及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打压,地方政府财政依靠土地财政来源面临很大的风险。地方政府欠企业的债,包括影子银行和一些地方融资平台,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业部门、金融部门,都面临着非常大的资产负债表风险。

  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自主发债能救得了地方政府吗?能起到全盘皆活的效果吗?

  张茉楠:能不能全盘皆活要看地方债背后体制性的风险。之所以大家认为地方债有风险,就是因为可能有更多地方债不透明。比如说很多地方政府通过跟银行征信合作,表外资产再通过一些融资。另外地方政府可能有很多非显性债务,由于各级政府职权、财权不是很清晰,所以地方政府出现债务风险,可能就会转嫁到中央政府,直接危及到中央政府的信用和财政安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把不透明的、隐性的一些风险转化为阳光发债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子,一方面可以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利率过高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期限错配。很多地方政府地方债更多的是用于基础设施投资,这些一般都是在5年或者10年以上的项目,但是金融机构更多的是短期贷款,就会出现长借短贷风险,如果通过正常的发债,比如说5年期,10年期,或者更长的,就可以解决融资期限错配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短期内是可以化解风险,但是中国现在更大的风险不在于地方政府不透明,也不在于债务的隐性问题,可能还是涉及到中国整个财政体系大方面改革。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40

编辑:李静

央广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