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央广财经评论 > 正文

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速下滑 7.5万亿信贷目标或难实现

2011-12-15 15:01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导读:11月新增贷款触及预期下限,机构预计全年信贷不会突破7.5万亿元目标。12月15日14点,经济之声聚焦:货币供应量增速持续下滑,稳健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会不会更趋灵活?新增信贷中,短期贷款为何大幅上升?年初设定的全年7.5万亿元新增信贷计划,是否真的不会突破?

  中广网北京12月15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央行最新公布的11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

  信贷数据方面,11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622亿元,同比增加不足80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一千四百多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418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增加的4183亿元贷款中,短期贷款增加2847亿元,接近七成的比例。中长期贷款增加813亿元,不足新增贷款的两成。而在此前,银行业信贷结构中,中长期贷款占比要远远超过短期贷款。

  此外,有分析指出,当前银行信贷投放能力依然偏弱。虽然准备金率下调有助于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压力,但并不会立即导致银行信贷供给能力的迅速增强,信贷投放规模难以迅速扩大。因此全年新增贷款可能在7.4万亿左右。下面请出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澄作出评论。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速持续下滑,意味着什么?原因有哪些?

  刘澄:货币供应量持续下滑实际上是反映了中央宏观调控实施的效果,即中央抑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在货币供应量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货币增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对于我们国家经济的变化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刘澄:货币供应量的下滑就说明整个新增的贷款量实际上下降了,对抑制在年初已经持续控制的通货膨胀是有利的,通货膨胀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统计数据证实了这一点。通货膨胀经过一个拐点之后在逐步的下降,初步达到了我们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此前在银行业的信贷结构当中,中长期贷款的占比要远远超过短期贷款的占比,那么现在为什么短期贷款的占比反而出现了一个大幅度的上升呢?

  刘澄:这反映了中央在坚持总体的宏观调控布局的基础上,对贷款的节奏的微调。长期贷款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而我们短期贷款主要用于增加银行的流动资金,现在的变化正好体现了中央的微调的方针。

  一方面要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第二要短期内针对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进行适度的缓解,即增加流动资金贷款,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保证今年的GDP有效增幅,不至于GDP下降过快。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8607240

编辑:姜萍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