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1日消息(记者唐婧)经济之声专题报道《告别“不死鸟”,A股新生态》,推出第三篇:引导预期,投资者合法权益“应保尽保”。

 

今年6月,有一部分已经进入退市整理期的上市公司,却遭到了市场资金的炒作,比如,退市游久、退市中房、退市昌鱼等被摘牌的股票,在退市整理期最后一个交易日依然被爆炒。截至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退市游久收盘涨停,退市中房涨9.09%,退市昌鱼涨5.13%。尽管监管层已多次提醒相关风险,并加大监管力度,但还是有投资者试图“在刀口舔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说,投机炒作的行为干扰了A股市场优胜劣汰功能的正常发挥。

赵锡军分析:“有一些投机者期待着在退市期间可能会出现一些大股东或者主要投资者注入一些资产经营、一些财务操作,有一些保壳行为。一旦保住了,这个价格就上来了,他就会获得暴利。另外有的知道可能也不一定能够完全保住壳,但是就爆炒一顿把价格炒上去了以后再抛售,然后挣一笔钱。这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干扰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

中小投资者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信息、资金、专业知识等方面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在退市过程中自身合法权益容易受到损害。因此,如何进一步保障好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一直是监管层做好退市工作的重点之一。

在本轮退市制度改革过程中,监管部门专门完善了退市风险公司的信息披露安排,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更有效信息和引导合理预期。去年5月在全板块正式运行的风险警示板制度,引入报价和买入限制等特别交易安排,进一步提醒投资者注意重大风险。开源证券投资顾问总监田渭东认为,除了提示风险之外,还应该层层落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田渭东说:“比如给证券公司下发相关落实的通告,证券公司进一步落实到客户,要层层给客户通告,然后各个环节,包括媒体、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交易环节,在各个窗口都会提示退市风险,加大退市程序的透明度和风险提示的程度。”

随着退市制度愈发严格,“退市即暴跌”几乎成为了退市股的常态,相关投资者所面临的高风险不言而喻。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认为,未来应该充分披露退市公司的相关信息,让普通投资者“心中更有数”。

桂浩明表示:“我们看一家公司上市的招股书,可以有几十页厚,文字可能十几万甚至更多,而退市往往只有很小的一个版面,几百个字不到1000个字。以后应该充分披露信息还是要披露,让投资者充分了解到真实情况,来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断。”

桂浩明提醒投资者,在严格退市监管的大背景下,应该注意投资风险,秉持价值投资理念,审慎评估存在退市风险的公司,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桂浩明提醒:“投资者不管是处于哪种角度去考虑,一定要看清楚,第一,这是一个高风险投资;第二,一定要对你的投资行为做出判断,特别是他有没有重组成功的可能性,你要掌握充分信息,不能用赌徒心态去对待;第三,买者自负,你买进去你就要自己去承担这一责任,不能退市前你去炒作,真的退市了,流动性大幅度大打折扣以后,又去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这些不满,这只能由你自己来负。”

编辑:杜静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