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7日消息 “618”来临,全国23个省区市发行消费券,补贴活动覆盖汽车、家电、商超等多个领域。今年的“618”消费者的心态和行动如何?有着怎样的烟火气?为什么各地只发消费券,不发现金?消费券发放,如何带动消费升级和信心恢复?为什么今年“618”的消费氛围,可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今年4月以来,全国23个省区市发行了40多种(类)消费券,补贴活动覆盖汽车、家电、商超等多个领域。

发放消费券是一种有效的拉动内需的方法,可增强消费氛围,提升消费效果。从各地发布的数据看,消费券对促消费效果明显——眼下,政府促消费利好不断,电商行业“618”年中大促也将随之而来。

今年“618”,消费者决策和消费心态比起“狂欢年代”,可谓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面对消费礼包,商家和消费者,怎样参与这场消费盛宴?促消费,怎样才能“扩容提质”?

对话嘉宾: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伏霖(左)

消费大数据专家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刘晖(右)

从狂热到理性的消费者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思远:前两天我在一个中青年居多的微信群里,看到这样调查:今年“618”你会像以往一样“犒劳”自己吗?所谓“犒劳”,指的是非必须、非紧急的改善型消费。很快这个群里的人,就开始“接龙”,有人换了家具、有人购置了“尖货”显卡和电子设备。

但给人的感觉是,今年“618”相比以往“购物狂欢”氛围,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欲望还在,但买得更加精打细算,冲动性消费少了——可谓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两位有没有同感?

伏霖:从前几个月消费数据看,确实出现了较大下降。因此,“618”的消费表现让人期待。

首先,服务性消费恢复。前一段时间压抑的需求,在6月会有报复性增长,比如外出就餐等,人们经历了足不出户的日子,势必会带来娱乐服务的反弹,大家需要找一找人间烟火气。

其次,疫情给消费行为带来长期影响和不确定性,消费者未来的消费决策、心态更谨慎,但更有针对性。比如,我自己喜欢运动,如果看到运动类的电子产品有力度大的刺激政策,我愿意多消费。

“618”“扩容提质”:家电消费爆发、服务消费升级

思远:结合今年的销售情况和数据,刘晖怎么看今年消费者的“消费情绪”变化?

刘晖:平台今年“618”从5月23日晚8点预售开始,就展示了中国消费市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商品层面,家电和手机类商品增长让人震撼。5月27日晚8点,很多大牌几秒内销售破亿,4小时家电全品类的成交超过去年全天。

明显趋势是高品质消费,消费者更青睐品牌知名、性能出色,特别是刚上市的新品和大牌。今年服务消费特别受消费者关注,如家政服务、医疗健康服务成长非常快,还有一些完善体验类服务,比如家电以旧换新、服饰定制,家居上门装和放心装,都得到消费者认可。“618”预热4个小时,家电以旧换新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7倍。

这种升级消费,对整个中国消费市场扩容提质有重大价值。

思远:今年“618”有条不紊,数据不错,但氛围上少了“狂热”和声量,显得很低调。这是不是有些意外?

刘晖:从数据看,确实如你所说——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了。想从消费者的兜里掏钱,比以前难——消费者会明确考量两个因素:第一,商品究竟给我带来的价值和多长时间内带来价值;第二,注重购买到使用的全面体验,跟以前冲动型购物、随机性消费是不一样。

具体表现在,很多大件或是价值高的商品,消费者会在1-3个月前就加入购物车、会考量。我们这次预售中,定金的比例在增长,说明大量消费者很早就开始做“功课”了。

促消费 各地为何不发现金只发券?

思远:画面感很强——消费者早早盯住心仪的商品,还设置了“冷静期”。今年“618”恰逢全国23个省区市掀起的消费券补贴,各地因地制宜,发放了商超、美食、电子产品、旅游,包括汽车等40多种消费券。2020年以来,各地已经发放了超过300轮消费券,今年赶上“618”,消费券、平台补贴和商家优惠,三重利好,会不会更加助商惠民?

伏霖:经济恢复和复产过程中,消费是有一定韧性的。但通常,消费的恢复速度,比投资和进出口要慢,而且还有一定记忆性。所以,才需要给政策帮扶,无论是消费券,还是其他形式补贴。

这里面,你说的因地制宜很重要。通过以往数据,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消费政策对于不同产业的拉动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耐用消费品,消费券核销比例可能不高,但对全产业链的拉动非常强。

所以,让地方政府根据自身财力、产业结构,给更大的政策灵活性,同时要鼓励地方政府一定要多做事情,才能帮老百姓渡过难关,帮企业纾困解难。

思远:深圳、北京今年陆续有消费券政策出台。刘院长,根据本平台的实践经历,消费券是不是有效拉动了消费,体现在哪?

刘晖:消费券是有很强地域特色的促消费手段。以北京为例,2020年发放消费券,明确锁定了本地的消费特色和产业扶持方向——以智能产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电为核心目标品类,取得了非常好的收效。这些产品价值比较高,撬动消费比例大概是:1块钱消费券产生近10块钱的消费拉动。而在线下,主要拉动的是实体餐饮和零售服务业。

思远:消费券、商家优惠和平台补贴,怎样兼顾受影响大的行业和低收入人群?

伏霖:如何通过消费券,让更多企业、老百姓,尤其是受很大冲击的中低收入群体,感受到改善?消费券的种类层次一定要多样性。

美国为什么发现金、不发消费券?根据美联储调研,美国老百姓40%没有能力拿出400美元,美国老百姓拿到现金后,基本上就是去ATM机上取出来还账单,80%都变成了消费。

但中国老百姓的消费率并不高,不到50%。从这个角度讲,消费券刺激消费的作用,会比发现金更有针对性。不是说发现金就不起作用,只不过老百姓拿了现金,很有可能变成储蓄和投资,这就违背刺激消费的初衷了。

下沉市场新趋势:线上线下消费融合 服务业态持续多元渗透

思远:再看看一二线城市外的下沉市场。这次促消费在下沉市场怎么样?线上、线下是否兼顾?从区域空间上,是否能有普惠效果,下沉市场的潜力能不能被释放?

刘晖:从消费分析看,下沉市场呈现出非常深厚的潜力,且“提质扩容”的趋势非常明显。举例来说,此前下沉市场上的线上线下消费是“互补型”的,线上买的是线下买不到或不放心的商品——例如进口配方奶粉、进口家电和高端白酒等。

但这两年,无论是生活必需品,还是生鲜,低线城市消费者都开始在线上购买。下沉市场的消费者不仅把线上零售作为提升生活质量的方式,还开始购买生产物资,如农耕设备、农药、种子、化肥,甚至农技服务,比如除害植物的养护服务。

思远:农耕季节不必事必躬亲了,购买第三方服务,让农业生产实现精细化、现代化,需求多元化进一步释放。

刘晖:是的,农村市场本身的商业和零售业的成长,特别值得关注。目前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大城市打工的年轻人有了技术和积累后回乡创业,特别是便利店、汽修等;另外就是随着下沉市场需求增加,有更多实物、服务的销售,下沉到了地县级市场。

从京东的数据来看,自动售贩机、商用洗衣机、商用炒冰机、商用冰柜,在低县级城市的增速都非常快,也包括汽车的维修保养的配件这些服务。所以,下沉市场值得关注的不仅是消费能力提升,还有带动本地零售和服务业扩展和升级,带来更好的商业机会。

消费券不仅是“急救药” 用好数据资产、升级产业链是根本

思远:如果我们把促消费能力比作是“外功”,促消费信心就是“内功”。“内功”怎么练?从国内外经验看,发放消费券只能作为恢复期的急救药吗?

伏霖:对短期问题的分析,要放到长期的框架下讨论。消费氛围、下沉市场、拉动消费提质增效,都离不开中国宏观经济大背景。只有经济和生活条件改善,老百姓才更愿意消费。

刘院长也提到,下沉市场随着产业数字化发展,乡村电商在经济复苏中也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消费氛围实际上是企业、政府两方发力。练好“内功”有两方面:一是消费者信心,短期靠刺激,长期靠保障;二是制度建设的角度,还牵扯到老百姓的保障问题,为什么老百姓不敢消费?因为老百姓还有很多负担,比如养老、子女教育。

这些问题会随着制度改革得到改善。但消费券的发放,不仅是急救药,也是保健药。消费增长过程中,需要有目的性地刺激消费市场成长,提供更优质的产品,老百姓能够享受更多的福利。

如果说改进空间,短期就是增加消费券的种类层级,比如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我们要更有针对性地发放;长期就是消费环境的构建。

刘晖:从长期消费信心上,跟宏观经济有关,也跟整个中国的产业链发展方向有关。目前,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越来越重视产品的性能体验,所以中国从制造端到消费端的产业链在向着更高质量发展。比如,以C2M反向定制为代表的个性化和精准制造设计,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

大量品类,从手机、家电到食品饮料,新品怎么产生的?就是品牌商从渠道获取产品方面的观察和方向,定制化生产、营销和服务,这种模式对于整个消费市场的高质量的发展,都非常有价值。

具体到消费券,不仅有面向消费者的,也有一些面向中小企业的聚集地、工业园区的案例——减费降税同时,帮助他们进一步降低生产投入、耗材成本,包括技术性采购,比如补贴网络带宽存储计算的支出。

还有基于产业带商品的消费券,这种方式,对于产业带商品在全国消费市场上的推广是很有价值的,可以迅速拉动销量。我们要放开视角,除了面向消费者,把其他的消费券也做起来,对长期产业的拉动会有价值的。

思远:这是很有启发的观点。

一是用好数据资产,从电商平台的大数据中,找到新的消费需求、捕捉新的消费趋势。

二是放开“消费券”的视野,不光是to G,还有to B和to G,让企业提质增效,让地方产业发挥出禀赋优势,从而带动全国一盘棋和消费信心的重铸,感谢两位参与节目。

本期作者:经济之声评论员、《远见》栏目制作人王思远

编辑:曹宇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