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6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新“八级工”制度来了!人社部日前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将原有职业技能等级升级为“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八级工制度,让技能人才的成长之路越走越宽。

在新“八级工”制度新鲜出炉的同时,老“八级工”制度也在近期重回大众视线。在热播电视剧《人世间》中,周家老父亲周志刚就是一名备受尊敬的“八级工”,给不少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经济之声推出特别报道《“八级工”是什么工》,本期聚焦:技高者多劳多得不是梦。总台记者对话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李翔。

待遇水平可比照正高、高管

总台记者:新“八级工”制度不仅关系到技能人才的“金字塔”,更关系到技能人才的工资条。新“八级工”制度设计的一个初衷就是将工资薪酬与技能水平挂钩,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比如“特级技师”可以比照正高,再高一级的“首席技师”可以参照高管。如何确保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可以如愿兑现?

陈李翔:需要先明确的是,企业的工资薪酬分配是企业自主行为。当然,政府层面会有一些指引,指引企业更加合理地分配薪酬。比如人社部在2021年推出了《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这里面就提到一些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的具体办法,其中包括年薪制、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项目跟投、项目分红等。

技能人才的工资构成和单位里其他人的工资构成可能是不一样的,但从最后的绝对数来说,在一个单位中,我们可以尝试建立一定的类比关系,就是常说的同等待遇,比如“特级技师”可比照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相关待遇,“首席技师”可参照企业高级管理者确定待遇水平。薪酬方面的积极引导会让更多技能人才获得改革发展的红利。

技能人才或呈现“两极缺口”

总台记者:我们国家目前的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不过,我们的技能人才依然存在短缺。具体的缺口在哪里?

陈李翔:技能劳动者总量不够,这是显然的。核心原因在于我们的经济规模在增长,制造业总量在扩大。具体缺在哪儿?“两极缺口”比较突出。

“一极”是低技能岗位的人才需求仍然强劲。但由于是低技能岗位,薪酬水平相对不高,愿意从事这类岗位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另“一极”是高技能岗位人才短缺的趋势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是技术变革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上升,我们的人才培养还没有完全跟上,存量高技能人才的技术更新也还没有完全跟上。

未来要更强调技术和技能的贯通

总台记者: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恰好从今年5月起正式实施,职业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面对前面提到的总量不足的现实,我们在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上还要做哪些微调和校正?

陈李翔:在我看来,至少有三件事情我们要重视起来。第一个是“学历和技能的互换”,在一些岗位的人才聘用上,我们不能重学历、轻技能,要完善好基于人力资源使用价值的“国家资历框架”,更高效地实现学历和技能的互换。

第二个是“技术和技能的贯通”,要消除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之间的鸿沟,建立起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贯通的桥梁。因为在今天的生产一线,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技术和技能融合岗位在快速出现,比如现场工程师、产线工艺管理技师、产线运维技师、产线系统集成工程师等。

第三个是在技能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上,一定要认识到我们的一线变化,就是“生产和服务的高度融合”。不能再把技能人才教育锁定在某一个具体专业、单一设备上,而要考虑到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编辑:杨璇铄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