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8日消息(记者蒋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央行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180%,绿色债券存量规模达到1.1万亿元。专家表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为绿色债券投资带来广阔空间。

 

绿色债券作为一种直接融资工具,相较于普通债券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与可比普通债券相比,77%的绿色债券具有发行成本优势。

这样的优势让金融市场对绿色债券十分“感兴趣”。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今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的热度不减。中诚信研报统计显示,1月新发行绿色债券40只,发行规模合计692.92亿元。中央结算公司中债研发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5%的参访者认为今年绿色债券的发行量将增长1倍。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全球信用业务负责人陈振宏在8日举行的2022年二季度债市研判六人谈上表示,在中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中金公司高度重视绿色债券投资的重大机遇,“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广泛形成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以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基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基本实现。宏观政策的方向为整个绿色债券的投资带来广阔空间。”

当然,目前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已发行的绿色债券,在债券存续期内的环境信息披露做得不够好,因此无法准确判断绿色债券的实际环境效益。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姚东旻说:“我们谈论的绿色债券,真的是希望这些债券在运行过程中对环境保护有一个实质的注意。但现在的困难是这些绿色债券,无论是贴标还是不贴标的,这些债券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到底如何发生作用的,在信息披露方面可能还有弱项。”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资金部总经理陆兵认为,为了推动绿色债券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债券创新需要高质量的信息披露约束,“债券发行人开展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一方面能够满足监管机构的风险管理、审慎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为绿色投资人提供绿色资产排查和碳核算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发行人自身做好绿色项目环境压力测试和风险评估的基础,有利于引导绿色债券市场健康长远发展。”

姚东旻认为,相比于私人投资,公共投资带来的环保效果、减排效果更好,他建议相关部门鼓励绿色专项债的发行,“目前还缺乏规范的绿色专项债,所以对于绿色产业的覆盖范围还比较狭窄,服务地区相对局限。我们觉得某些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率先发行绿色专项债,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发展。二是扩展绿色专项债的发行主体。目前发行专项债的主体仅限于省、计划单列市,地级市还没有,所以如果能够扩充主体,在不扩大信用风险敞口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县一级的绿色融资的需要。”

编辑:高杨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