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2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最新出炉。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日前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能源保障、能源低碳转型、能源系统效率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并明确了具体任务举措。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原油年产量回升并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为什么还要强调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增产稳产?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周大地说,这是多方面综合权衡的结果。

“国外一会打仗,一会是政治变动,石油供应经常好一阵坏一阵。国内(油田)虽然基本上不赚钱,但是还捏在我们自己手里。在此权衡之下,我们要在国内石油生产量上有一定的底线,即2亿吨。当然,我们保持2亿吨,也是技术投入、勘探能力、实际成本投入等方面的权衡。”周大地说。

规划提出的目标还包括能源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计下降18%。对于节能降碳,规划提出完善能耗“双控”与碳排放控制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是,规划还提出积极推进南方地区集中供冷、长江流域冷热联供。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解读:“以前我们可能在淮河流域不再供暖,那些地方实际上冬天非常冷。现在要改善生活,我们就要增加这些地区的区域能源供应能力。不仅能够提供热,还要能够提供冷,这些资源要能够很好地集中利用,减少分散利用,因为集中利用的效率会更高。”

对于能源结构,规划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30%左右。周大地说,统筹考虑这些目标,需要明显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核电、水电都是有数的。非化石能源比例要上去,就要靠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太阳能比例要增加,我们的能源结构调整也要起到作用。也就是说,第一,能源消费总量不能是无限的;第二,即使有能源增量,非化石能源的增量也要大于化石能源的增量,而且还要比较明显。”

为此,规划明确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全面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优先就地就近开发利用。规划还特别提到,提高农村绿电供应能力,实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积极推动屋顶光伏、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建设。韩晓平说:“其实我们还有5亿多人生活在乡村,这些人生活品质的提升,也要通过增加能源供应,要增加电力,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供应。这个过程中,可能就需要我们把他们周围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因为我们的很多农村非常分散,这就特别适合发展分散式能源。”

此外,规划还提出,能源系统效率大幅提高。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单位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3.5%。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就近高效开发利用规模进一步扩大,输配效率明显提升。电力协调运行能力不断加强,到2025年,灵活调节电源占比达到24%左右,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周大地说,这些都是适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必然要求。

“风电、太阳能,特别是与需求方比较近的这些,它们每一个都很小。如何把这么多分散的发电能力更好地集约起来和电网进行配合,并且使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这其中就要做大量工作,包括灵活性改造、电网的调度规则、分时电价的进一步调整、储能等。”周大地说。

此外,规划也用了很大篇幅聚焦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出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创新电网结构形态和运行模式;增强电源协调优化运行能力;加快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大力提升电力负荷弹性。其中,规划还鼓励电动汽车、不间断电源等用户侧储能参与系统调峰调频。韩晓平说:“我们买的电动车续航里程虽然可以到400公里,但如果只是平常上下班,最多一天也就开100公里,因此,如果每个车能有更多储电方面的冗余,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解决整个电网的安全问题。电来了以后,我们可以把它存起来,等我们需要的时候再使用。”

编辑:赵亚芸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