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8日消息(记者刘柏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推出数字解读专题《稳中求进更有“数”》。本期解读:今年赤字率为何拟按“2.8%左右”安排。总台央广记者专访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

记者:和去年的“3.2%左右”相比,今年的赤字率设定在“2.8%左右”,退回3%的“国际警戒线”以内。面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财政支出需保持一定强度。那么下调赤字率,支出强度还有保障吗?

罗志恒:第一,赤字率虽然下调至2.8%左右,但是我们的GDP规模在持续扩大,所以整个赤字的绝对规模水平仍然较高。第二,支出等于收入加上赤字再加上其他调入资金。今年有1.65万亿元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的利润调入,调入之后,支出同比增速预计为8.4%,大幅高于去年实际支出同比0.3%的增速,所以可以看到,支出强度算是比较高了。

记者:今年的支出强度其实是有增无减的。与此同时,支出效率怎么样?您怎么观察?

罗志恒:我们刚刚讲到支出强度比去年有所提高,同时更要看到支出效率也在提高,比如我们强调全面加强绩效管理、统筹协调各方面财政资源等,这就意味着,每块钱的财政资金花出去,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记者:今年和去年财政政策的主基调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可持续”。赤字率下调,是不是也是“可持续”的要求?

罗志恒: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们连续13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聚焦减税降费、扩大支出、改善民生福利等。积极的财政政策走到今天,我们下调赤字率,一定程度上也是考虑到整个财政的可持续性。赤字就是债务,既然是债务就要偿还利息,收上来的税可能有一部分就要拿去偿还本息,由此可能会产生抬高宏观杠杆率、降低财政统筹能力的风险。因此,适当降低赤字率,可以降低财政风险、经济风险,也是为未来留出政策空间。

记者:事实上增加财政收入的方式很多样,不光是靠举债。那具体还有哪些方式?

罗志恒:首先,我们可以盘活历史结转和结余资金;其次,我们可以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再者,我们可以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来增强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强度。需要看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有制度优越性,其中一点在于我们有大量沉淀积累的国有资产和公有资产。央行近期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总额超过1万亿元的结存利润,再加上其他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这些都会增加我们的财政可支配财力。

记者:今年我们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除了赤字率一指标,衡量积极财政政策积极与否,还有哪些维度?

罗志恒:赤字率是一个非常直观的指标,但是我们衡量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程度,还是需要一个比较综合的维度。我们不仅要看赤字率和赤字规模,而且还要看资金盘活的程度、支出的方向、支出的效率、是否满足整个经济社会形势的需要等。如果我们把财政资金更加精准地去支持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制造业等,经济活力起来之后,达到“放水养鱼”的效果,那可能也就不需要太高的赤字率了。

编辑:曹宇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