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7日消息(记者蒋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16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会议指出,全力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两会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专家表示:金融委会议聚焦稳增长、稳预期、强信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不宜过度悲观。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近期,股市的调整反映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担忧。

会议再一次强化稳增长信号

金融委会议释放出强烈的稳定经济增长的信号。会议指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说,切实振作一词反映出国务院金融委稳增长的决心,“用了‘振作’这个词,大家能感觉到这个动词在平常文件里面比较少出现。‘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换句话说在后续的宽货币、宽信用这一块,大家是不用怀疑的。因为只有一季度尽早发力,下半年经济才可能有更大的腾挪空间,才能真正稳得住。”

在王胜看来,我国稳增长的底气还来源于政策工具箱的丰富。王胜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面前,我国始终沉着冷静,财政货币政策一直留有余地,在2022年面临比较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时,就有足够大的财政货币政策空间来操作,“近期也看到央行上缴近万亿元利润给中央财政,同时也看到我们其实仍然有进一步降准降息的空间。即便把宽松效果考虑进去,今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高点,也就在三季度,可能也不会突破3%,暂时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空间是比较大的。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努力向着5.5%的目标前进要多一份信心。”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降准的确仍有一定空间和必要,“我国货币政策仍应抓住时间窗口,更加主动有为,积极进取,及时运用降准降息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靠前精准发力。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已经两个月保持未变,政策利率、市场利率也有继续下行的必要和可能。”

实际上,从统计部门披露的1-2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来看,我国各方面稳增长的政策已经开始逐步见效。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2021年12月加快3.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26亿元,同比增长6.7%,比2021年12月加快5.0个百分点。

据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介绍,今年1-2月,我国新增贷款5.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700亿元,这些举措对经济的企稳回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稳定房地产、平台经济平稳发展的预期

在稳预期方面,金融委会议从房地产、平台经济治理等方面作了有效部署。会议指出,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就在16日同一天,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

董希淼说,这就会给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带来稳定的预期,“去年一段时间,房地产金融方面存在一些过紧的做法,目前正在得到纠正,房地产市场融资和预期有所改善。未来一段时间,要进一步调整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满足房地产企业正常的融资需求和住房消费者合理的住房消费需求。”

关于平台经济治理,金融委会议指出,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针完善既定方案,坚持稳中求进,通过规范、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红灯、绿灯都要设置好,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说,这就相当于稳定了平台经济发展的预期,“过去对平台经济采取了‘一刀切’似的整顿,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影响到新业态服务业平稳发展和就业稳定。当前作出积极的纠偏调整,有助于互联网等行业平稳过渡和规范发展,也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对就业带来冲击。”

此外,金融委会议还在稳定政策预期上作了部署。会议要求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回应。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

而对于投资者担心的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不稳定的预期,王胜说,俄乌冲突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基本面,对我国的外溢风险其实是可控的,“俄乌冲突对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影响。有很多投资者担心,俄乌冲突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导致原材料成本上行,对国内制造业的毛利率产生影响,影响到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对此,我们认为,原材料成本确实有上涨,但在俄乌冲突之前早就发生了,2021年全球的天然气价格,甚至包括农产品价格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上涨,但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中国的CPI没有出现太大的压力。通过对煤炭等我国能够有效定价的商品价格的引导,我们从原材料以及能源价格两个角度保障了制造业的成本上行总体可控。所以不要对俄乌冲突造成的外溢风险有过多担忧。”

专家:不宜过度悲观,A股V型反转向上的概率和空间很大

信心比黄金重要。国务院金融委会议对提振和强化资本市场的信心可谓立竿见影。3月16日,A股、港股都强势反弹。截至16日收盘,上证指数上涨3.48%,深证成指上涨4.02%,创业板指上涨5.20%。恒生指数上涨超过9%,收复20000点大关;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2.2%,创最大单日涨幅。

王胜说,近期A股市场出现比较大的调整,其实相当于在上半年提前把风险释放掉了,所以对当下的市场没有必要过度悲观,“在2021年末,展望2022年的时候,我们就认为今年市场可能会有所波动,但是我们对全年的市场却比大部分投资者要乐观。拉长时间来看,随着稳增长逐渐显成效,市场风险偏好逐渐修复,股权风险溢价往下走,市场向上的空间就会逐渐打开。到那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A股V型反转向上的空间其实还是很大的。”

王胜还说,即便近期A股市场出现了调整,但外资却没有大幅度撤离,这表明国际投资者仍然持续看好中国市场,“的确连续几天都有一些北上资金流出,可是单日流出始终无法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我们知道历史上外资真正的单日流出量比较大的时候都是超过200亿元的。总体来看,外资对中国的判断没有像市场担忧的那么恐慌,只要中国自己的经济发展基本面够强劲,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在全世界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大部分的外资对中国还是比较看好和乐观的。A股占全球投资者投资篮子的比重一定处在一个长期上升的趋势当中。”

从估值方面来看,广发证券分析,A股的确已经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数据宝统计,截至3月16日,上证指数市盈率12.08倍,明显低于历史均值,且处于近十年分位点31.2%的水平,比2016年1月27日上证指数2638.3点当天收盘时的估值水平还低。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分析:“与全球经济体进行对标,国内政策面带来的韧性,包括A股指数本身在相对的一个底部区域,平均估值也还是偏低的。在当前一个情绪主动性的宣泄完毕之后,80%概率A股指数还会再度回归到正常轨道上。从2022年全年来讲,呈现深V回升的概率依然是不排除的。”

编辑:郑皓月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