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8日消息(记者刘柏煊)如何让地方政府的“钱袋子”更有底气、把钱花对地方并花好?转移支付是一个重要手段。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中央对地方的财力“输血”已“安排上了”。

近9.8万亿元具体怎么花?又如何坐着直达机制的“直通车”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联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推出《两会财政政策观察》,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赵福昌带来两会两分钟快评:规模和增速均创新高,近9.8万亿具体怎么花。

 

赵福昌: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典型的纵向转移支付,体现为上一级政府的钱无偿转移给下一级政府使用。2022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体现了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力度、增强困难地区财政保障能力的政策导向。

转移支付按是否限定用途看,分为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转移支付是不限定资金用途的转移支付,2022年预算安排82138.92亿元,增长8.7%,主要是增加地方可用财力,加大孩子上学、社会保障、就医看病、文化体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民生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兜牢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专项转移支付是限定资金用途的转移支付,2022年预算安排7836.08亿元,增长4.7%,主要是加大生态保护、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支出。此外,还有通过特定渠道安排的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保障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8000亿元,有助于避免基层因为保障压力出现类似“乱收费”这样的问题。三块加起来,转移支付的总规模达到97975亿元,也就是接近9.8万亿元。

这些钱如何从中央到地方?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是一个重要渠道。这些年,我们财政将更多民生性转移支付资金纳入直达范围,做到下达“早”、投向“准”、监管“严”,有效支持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和兜牢“三保”底线。

编辑:高杨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