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北京冬奥圆满落幕。冬奥健儿再创历史。作为历史首座“双奥之城”,本届冬奥会留下了哪些荣耀和遗憾?国际评价如何?冰雪产业方兴未艾,怎样借助冬奥之势,星火燎原?听中国奥委会前秘书长魏纪中、中国首位全国滑雪冠军单兆鉴畅谈2022北京冬奥收获与期望。

本期嘉宾:

中国奥委会前秘书长、北京2022冬奥会火炬手 魏纪中

首位全国滑雪冠军、崇礼滑雪场选址人 单兆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评论员、《远见》栏目制作人 王思远

24年三届火炬手,奥运老兵体育生涯无憾落幕

王思远:欢迎两位嘉宾。中国奥委会前秘书长、北京2022冬奥会火炬手、86岁的魏纪中老师和首位全国滑雪冠军、崇礼滑雪场选址人、84岁的单兆鉴老师。

本届北京冬奥“简约不失精彩”,从开幕式惊喜到圆满收官。魏老,从1998年长野冬奥到2008年北京夏奥,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跑了三届奥运火炬,跨度24年,感觉如何?

魏纪中:我从1958年开始参与奥林匹克运动,跑完这次火炬,我的体育生涯可以画上句号,不能说是圆满的句号,但至少是圆的句号。

这些年,体育事业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在几十年来和国外体育界朋友的接触中,我深有体会。举个例子,姚明参加NBA,我到国外,外国人一讲中国体育就是“Yao”。

北京冬奥结束后,整个世界体育界话题就会是——北京冬奥会的成功,国际奥委会的领导和专家们说“近乎完美无缺”。

王思远:您说体育生涯“也许不是圆满句号,但是圆的句号”,我理解是——世上没有十全十美,但您个人全身心付出,已经没有遗憾了。

单老,冬奥会期间一直在外出差宣传,在家门口迎来了自己从事的行业的最高舞台,您心情如何?这届冬奥都是如何参与的?

单兆鉴:所谓滑雪老兵,就是雪场上的战士。我今年84岁,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参与到滑雪运动中来的,一生对滑雪感情深厚。中国滑雪从0起步,现在已经看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曙光。

这届冬奥会,我不能上赛场,就投入到文化宣传、历史研究等领域,也算获得一些成绩,作一些贡献。

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 (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CFP)

北京冬奥几近完美,中国冰雪从“冰强雪弱”到“并驾齐驱”

王思远:这届冬奥在疫情下,精彩开幕,胜利闭幕。中国冰雪健儿再创历史,综合赛事保障、运营水平、比赛成绩等因素,满分100分,二老给打多少分?

魏纪中:我给这次冬奥打95分,留5分是因为以后我们还可能再办冬奥会,运动员一定会创造更好的成绩,呈现更精彩的奥运会,为全球奥林匹克作出更大贡献。

单兆鉴:作为老滑雪运动员、教练员和老滑雪工作者,我觉得本届冬奥会在中国举办就是一大成功;中国全项目参加,又是另一大成功。我同意魏老的意见,打95分。

王思远:留5分,是为了将来做得更好,但这届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单兆鉴:是的,不可能十全十美。此外,这届冬奥会中国运动员表现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徐梦桃,历经几届冬奥会都没获得冠军,仍然意志坚强。她这次取得了冠军,披着国旗说“我们胜利了”。

王思远:中国的冰雪项目之前一直是“冰强雪弱”。这次创历史金牌新高,雪上项目也不少,这是不是让您作为老前辈,感到兴奋和欣慰?

单兆鉴:是的。之前“冰强雪弱”,因为滑雪需要的条件更复杂,人才培养、场地需求、器械种类繁多,给滑雪运动发展带来很多不利条件。现在,“冰雪”项目之间的差距缩小了,中国冰雪在并驾齐驱。

国际赞誉不断,北京冬奥:用结果回应质疑

王思远:魏老,您和国际奥委会及世界各国奥运人士共事交流中,他们对这届冬奥会怎么评价?疫情下,东京奥运会好像一闪即过,北京冬奥会的精彩似乎让人忘记了疫情的影响。

魏纪中:北京冬奥的表现超出预期。北京冬奥期间,国际奥委会副主席黄思绵先生对我说,“东京奥运会受到本国一些干扰因素,比如财政问题、国民不同意见等。北京冬奥会此前也受到国际一些政治上的干扰,可这些干扰的声音,反而让全球冬奥运动员们,看到中国的现实,他们传递了真相——在北京,非常安全。”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说,真正客观评价北京冬奥会,还是听听全世界有正义感人士的声音。

王思远:如您所说,面对那些质疑北京冬奥会的声音,我们用行动把那些“疑问句”变成了“设问句”——问题最后,被事实给予了完美的回答。

让冬奥势能持续绽放:冰雪产业,未来可期

王思远: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透露——北京冬奥对冰雪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水平提高产生巨大促进。预计2022年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将达1000万,大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冰雪场地设施,会为北京成为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冰雪运动圣地打下基础。

但也有业内人士提醒,不能盲目乐观。考虑到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冰雪项目对于大众而言消费并不低。据我所知,现在滑雪场经营压力大,靠滑雪收入很难盈利。怎么看冬奥会给冰雪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魏纪中:从经济层面看,奥运会主要看“溢出效应”,而不是单纯赚多少钱。国际奥委会提倡算两笔账:一笔是组委会本身的收支,另一笔账是本国的基本建设或其他投入的效益。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北京的经济结构发生转变,北京服务业比例近70%。北京冬季奥运会最大的收入是产生了“数以亿计”的冰雪体育爱好者和未来的消费群体,对整个内需拉动作用不可小视,而且可以不断升级。

王思远:单老是崇礼滑雪场的选址人,怎么看北京冬奥会对冰雪产业发展的作用?

单兆鉴:“修建一所滑雪场、带火沿途几条线、激活多行业、健康一群人”,这是必然。改革开放后,滑雪场主要是民营,大资金介入改变了中国滑雪产业落后的面貌,雪场从不到10处上升了近800处,虽然很多雪场规模很小,但总归满足了最初阶段的旅游滑雪产业发展需求。

从国际上看,现代滑雪发展几十年,靠卖滑雪票是没有多少盈利的,要把滑雪场办成一个“雪文化分层”,比如滑雪、冰雪旅游和地产开发……让滑雪场冬夏两旺、四季不歇业。目前,中国中大型滑雪场的老板、投资者基本没有盈利。冬奥会的效应已经显现,要保持下去,成果不会自然产生,需要政府、冰雪界人士和投资者不断努力,使冬奥会产生的效应和势能,辐射面积更大,时间更长。

冬奥临别寄语:稳信心、促发展,中国冰雪需要正能量

王思远:冬奥系列用了六期节目,从“财经文化”视角说到了“盈亏、节俭、环保和长远”的奥运账;邀请奥运特许经营商,道出了“冰墩墩、雪容融”背后的生意经;还邀请冬奥国家队背后的“科技国家队”,揭秘冬奥赛场内外的黑科技;聊到了中国队创历史的比赛成绩,分析了Z时代的运动员们多元化绽放的青春面孔。二老参与节目后,有什么感触和意见?

魏纪中:经济之声给全国的老百姓、普通人,传达了正确和准确的经济信息,对提升民众对国家经济增长的信心起了很大作用。冬奥会在经济上的得失问题,你们做了正确的解释,感谢你们在宣传正能量方面的贡献,至少对我是这样。

单兆鉴:经济之声的这组选题,很有哲理,也比较典型,启发很大。我想这些内容,推动了对中国冰雪产业理论的理解。希望在冬奥会后,继续关注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引领、推动冰雪运动发展,传递正能量。

编辑:程小红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