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9日消息(记者蒋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2022年1号令要求,3月1日起,自然人客户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业务,需要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新规会对大额取现造成不便吗?

 

1号令第十条要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央行有关司局负责人9日回应说,新规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和遏制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资金安全和利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因为现金使用带有一定的匿名性,实践中有很多的现金,特别是大额现金,可能被用于一些不法活动,我们广义地把它称作洗钱。大额现金的这种匿名性会导致很多问题,包括经济犯罪、洗钱以及偷税漏税等等,对整个经济社会的管理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新规即将落地,老百姓最担心的还是对取现便利性的影响。央行回应说,金融机构执行新规,不会影响居民正常现金存取款业务,业务便利程度也不会受到影响。

从此前大额现金管理工作试点来看,取现便利度并没有受到影响。央行自2021年7月起在河北省试点开展大额现金管理工作,个人客户存取超过10万元现金需要登记。据河北石家庄一家国有银行的员工透露,取现的流程也就是填个反洗钱单子,并不费事。

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营业部总经理贡杰告诉记者,1号令的实施是对金融机构办理业务的规范性、一致性进行统一,1号令的实施过程中,金融机构会严格执行最少、必要原则去了解登记客户信息,不会增加客户负担。同时,也会严格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和隐私,“正常情况下不需要客户去填写任何的信息或者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我们在为客户办理相关业务时,对大额存取款业务会简单地询问了解,然后直接为客户办理并登记相关情况,只有发现交易明显异常,有合理理由怀疑交易涉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时,才会向客户进一步了解情况。”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超过5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存取业务笔数仅占全部现金存取业务的2%左右。事实上,随着移动支付的高度普及,老百姓对现金的需求也的确开始减少,“身无分文”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常态。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说:“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居民也越来越习惯于享受移动支付,以及在试点中的数字人民币所带来的便利性和更优质的服务。对于大额现金,特别是5万元以上的大额现金的需求和使用也越来越少。”

编辑:赵亚芸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