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12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经济之声特别报道《农业稳 经济稳》,本期推出第三篇——稳种子: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挖掘农产品提质增产最大潜力。

 

在不久前举行的一场种业大会上,一颗巨大的卷心菜吸引不少人围观。一般来说,卷心菜的重量从2斤到6斤不等,但这颗卷心菜竟然重达10多斤,算得上“巨无霸”了。为什么能长这么大?一旁的种业公司负责人说,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高产卷心菜新品种,除了个儿大,它还有不少优点。“这个品种耐寒,颜色比较绿,产量比较高,在贫瘠的地块也能长势比较好,普通的老百姓也适合种植,管理起来比较简单。”

品种不同,农作物千差万别。品种选得好,可以增产增收,提高品质,获得更高收益,这就是种子的作用所在。一粒粒种子看起来并不起眼,却直接关乎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全局。近年来,我国种业快速发展,在一些领域打破国外垄断格局。不过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姜楠说,种业“卡脖子”的风险仍然存在。

“在种子上我们一直说可能会‘卡脖子’,有一些品种可能在改良上、研发上,我们和国际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我们未来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它会影响我们农业的发展、农业的质量、农业的效益,所以种业这一块也需要好好振兴。”姜楠说。

2021年,农业农村部研究制定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了种业振兴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一揽子安排,为打好种业翻身仗、推动我国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迈进提供了路线图、任务书。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说:“我们提出力争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逐步实现种业科技的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行动方案提出,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等五大行动。以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为例,2021年3月,我国启动了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最新数据显示,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6万份,新发现鉴定畜禽遗传资源18个,新收集水产养殖种质资源4万多份。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把这些种质资源比作一个巨大的“基因宝库”。他说:“很多品种的一些优良特性现在还发现不了,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要解决新的问题,必须在这些老的品种中去筛选,可能它有哪个基因马上可以利用。”

在创新攻关方面,各类技术突破近年来不断涌现。湖北省襄阳市农科院内,科研人员正在完善一项新的水稻花药培养技术,随着这项技术逐步成熟,农作物育种周期有望大大缩短。“传统的育种技术培育出一个新的品种或者品系,大概需要5至6年。水稻花药培养技术是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从理论上说1至2年就可以培养出稳定的品种或者品系。”科研人员说。

根据行动方案,我国将启动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产业化应用。各地要组建一批育种攻关联合体,推进科企合作,加快突破一批重大新品种。

在基地提升方面,我国持续推进海南南繁、甘肃玉米、四川水稻等育制种基地建设。以海南南繁基地为例,这里光热条件得天独厚,育种周期可以缩短1/3到一半。数据显示,全国有70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与高等院校活跃在南繁基地。在三亚的一片稻田里,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华泽田就遇到了另外一路水稻育种团队。

“我们现在筛选出一些在高温条件下、不同环境下米质相对稳定的资源,这种资源我以为用在你们那儿应该也可以。”华泽田说。

如今,南繁基地正在打造中国种业的“南繁硅谷”,全国接近70%的农作物新品种都经过这里培育。除了南繁基地,接下来,我国将启动建设黑龙江大豆种子基地,抓好100个区域性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一批省级育制种、供种育苗基地,满足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说:“2022年,在主粮,包括大豆、油料等方面,新认定一批基地,支持一批基地来满足我们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需求。”

编辑:赵亚芸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