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11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要建多少小学和养老院才足够、要提供多少套公租房才能满足需求?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日前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中找到答案。11日,相关部委负责人在出席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时表示,“十四五”时期,公共服务领域有7项约束性指标要完成,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服务中各自的角色和边界也进一步明确——政府重在兜底保障,不吊高胃口;鼓励市场、社会等多方参与,但要遏制过度逐利行为。

对老百姓来说,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领域能不能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对政府来说,在财力有限的背景下,“保民生”应该保到什么样的程度?最近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对这些问题都有所明确。

从服务供给的权责划分来看,文件中所说的“公共服务”包括两大类: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以住房领域来举例,比如公租房就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而共有产权住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就属于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解读:“具体而言,基本公共服务是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的公共服务,政府承担保障服务供给的主要责任。所谓普惠性的非基本公共服务,指的是更高层次需求、保障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所必需但市场自发供给不足的公共服务。所谓普惠性,主要强调四点:一是付费可享有,二是价格可承受,三是质量有保障,四是安全有监管。”

从新闻发布会上释放的信息来看,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包括养老、托育、教育、医疗等。这些公共服务领域供需矛盾相对突出,一些市场主体和社会机构可以面向老百姓提供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公共服务补充供给。与此同时,相关负责人强调,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要遏制过度逐利行为。

在供给的总体目标上,《“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和文体服务保障9个领域,设计了22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有7项,包括: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20年的95.2%提高到2025年的96%;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从2020年的38%大幅提高到2025年的55%;

·新建城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实现100%;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100%;

·城镇户籍低保、低收入家庭申请公租房的保障率达到应保尽保;

·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覆盖率达到应保尽保。

欧晓理说:“总的来说,‘十四五’时期,对于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就是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推动提升均等化水平,让各地享有的服务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对于非基本公共服务,要积极推动政府、社会、市场多元参与,围绕托育、学前教育、县域普通高中、养老、医疗、住房等6大领域,快速增加人民群众负担得起的普惠性服务供给,供需矛盾明显缓解。”

编辑:高杨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