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7日消息(记者佟亚涛)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出炉,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民航业发展的新图景,并设计了多项具体目标。民航局7日举行专题发布会,介绍规划相关内容。

 

《规划》将“十四五”分为2年恢复期和3年增长期两个发展阶段。其中,2021-2022年是恢复期和积蓄期,进一步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民航发展成果;2023-2025年是增长期和释放期,重点要扩大国内市场、恢复国际市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规划》对我国民航业发展提出了多项量化指标。其中,民用运输机场数量从2020年的241个提升到2025年的270个,地市级行政中心60分钟到运输机场的覆盖率从2020年的74.8%提升到2025年的80%以上。

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司长韩钧介绍:“预计到2025年,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70个以上,保障起降架次1700万架次,运输总周转量达到175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9.3亿人次,货邮运输量950万吨。”

未来,旅客刷脸出行、行李“门到门”、不同交通方式换乘只需要一次安检,也将在更多区域落地。按照2035年实现“出行一张脸、物流一张单、通关一次检、运行一张网、监管一平台”的五个一目标,《规划》设计的许多指标都牵涉智慧民航建设的成效。

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包毅举例说:“体现智慧出行的千万级机场旅客全流程无纸化能力和行李全流程跟踪服务到2025年分别达到100%和90%;体现智慧物流的货运单证电子化率达到80%。”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境外通航65个国家的167个城市,国际航线953条;与9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了双边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与其中54个国家保持定期客货运通航。

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张清介绍,“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和增强国际航空货运能力两大工程。“预计到2025年,通航国家数量超过70个,其中通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数量超过50个;中国航空企业占我国国际货运市场份额超过40%。”

航空枢纽是航空运输网络建设的重要支撑。《规划》明确,推动机场与各类交通方式深度融合,实现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达到80%的规划目标。

编辑:李岸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