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31日消息(记者丁华艳)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法律。经济之声特别策划《我的信息谁做主?》31日推出第六篇:身后事,如何了?

 

点击音频,收听广播剧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有了个人信息数据,像哪吒这样“复活”的神话,也有了照进现实的可能性。比如:微软就利用逝者留下的信息,制作了AI聊天机器人,这个“数字化身”与“莲藕”异曲同工。

实际上,逝者的个人信息和网络账号,不仅有人文纪念意义,还可能包含一部分经济权益,也存在合法继承的问题。逝者个人信息保护,如何既尊重个人生前的意愿,又保护亲属的利益呢?

 

点击音频,收听述评:身后事,提前了!

如果离开这个世界,你愿意给亲人留下哪些个人信息呢?

面对这个有些残酷的问题,山东市民赵女士最先想到的是支付宝、微信等账号里的余额,她认为应该让亲属继承:“这些钱是我们自己的,应该归家属所有,不能白给互联网(公司)啊!”

游戏玩家王先生担忧,自己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积攒起来的游戏币和游戏装备等虚拟财产,如果不能被亲属继承,就太可惜了。“既然自己花钱买了装备、创造了金币,肯定不希望打水漂的,肯定是希望后继有人。”

而微博、微信用户李先生则希望自己在网络空间留下的个人印记,能够留给亲人当作纪念。“朋友圈、微信等网络账号里面的视频、照片等信息,承载着很多记忆,我希望以后能让家人继承。”

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之前,我国法律法规都没有对自然人死亡后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进行规定。所以,现实世界的遗憾与神话世界的圆满之间,往往相差一个纽带。因为并非所有网络运营平台,都能像“太乙真人”这样,在用户身故后,通畅地为亲属开放逝者个人信息分享的渠道。

幸好个人信息保护法填补了立法空白!这部法律规定,死者的近亲属为了自身的合法、正当利益,可以对死者的个人信息行使查阅、复制、更正、删除等权利,除非死者生前另有安排。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认为,个人信息保护法把对个人信息主体的保护从生前延伸到死后,提供了更完善的保护。“第一,个人信息有其产生,就有其终结,这项立法推动了个人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让信息管理有始有终,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第二,该项立法维护了信息所有人权益,如果信息是一项权益,那么就存在权益继承的问题,防止死者信息成为一种公共物品,防止死者信息被滥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随着数字支付普及以及社交平台内充值附加业务的丰富,逝者的网络账号除了人文纪念意义外,也可能包含一部分经济权益。据中华遗嘱库统计,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是80后、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而它们如何实现亲属继承,成为关注的焦点。

专家指出,一个主体基于数字化账户所享有的权益,可划分为财产性权益和身份性权益这两部分来考虑,比如:死者支付宝、微信等账号里的余额就是财产性权益。山东诚功律师事务所律师董琦认为,它们理应由亲属继承。“支付宝、微信等账号里的余额,类似于银行账户的余额。严格来说,它属于动产的一部分,在进行继承、分配的时候,类似于处理您的存款。”

而游戏币、游戏装备等虚拟财产继承,已经在司法实践中获得认可。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曲天明认为:“公众花了一定的代价买到的Q币之类,这些都带有财产性,而且它带有流通性,比如,通过网络游戏获得的装备,它能够再次进行转让。我们把这类(财产)叫做虚拟财产,目前在相关的司法审判实践中已经获得了相关的认可。”

不过,网络账号还包含身份性权益,它们的继承问题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在用户申请注册社交、支付、游戏等网络账号时,需要与网络平台签署《用户协议》。按照大部分协议的逻辑,用户只是对账号中的内容、余额等享有所有权,对“账号”本身只有“使用权”,不得赠与、借用、转让、继承等。这意味着:亲属可以继承余额和信息,却不能继承账户。某支付平台客服人员回复:“账户是不支持继承的,但是账户里如果有资金,提供相应的证件,支付宝可以帮助(亲属)把资金处理掉。”

支付账号的财产可以转出,那承载大量个人信息的社交账号,又该怎么处理呢?盘和林指出,目前,微信、微博等平台,实际上是不允许用户账号转让的。“因为账号采取实名制方式产生,而自然人死亡意味着这个账户内容增加已经不再可能,也不存在账户转让的可能性,但账户是可以按照用户要求实现永久的信息保存。但是需要关注的是,当前各大平台缺少用户亲属办理相关账户业务的渠道入口。需要开通相关功能,或者通过售后平台来处理相关问题。”

个人信息身后事处置通道不畅通,是个共性问题。对苹果应用商店的前30款免费App的调研发现,只有大约20%的App在隐私政策中提到了死者近亲属权利,明确告知了行权所需提供的材料和沟通渠道。相关企业应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作出响应。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账号、照片、视频、备忘录等个人信息能够被人继承。不希望自己去世后因秘密曝光再“社死”一次,也是人之常情。好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亲属行权预留了限制条件:“除非死者生前另有安排。”

盘和林认为,未来“死者生前另有安排”很可能变成一个常规安排,“就跟我们生前要做好遗嘱一样,在生前做好个人信息的安排”。“这是尊重死者的意思,信息遗嘱未来将成为遗嘱的重要组成部分,死者可以指定自己的信息处理人。”

身后事,提前了,将是网络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最好的选择!

编辑:赵亚芸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