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2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截止到上周末,电厂存煤已经可以用23天,超过常年水平,本月底有望进一步增加。对于接下来煤电的发展,专家指出,当前煤炭保供稳价并不是要大幅增加煤炭消费,在双碳目标约束下,煤电的定位和角色必然面临转型。

 

截止到11月20日,电厂存煤达到1.43亿吨,可以用23天,超过常年水平。国家发改委测算,11月底全国电厂存煤有望突破1.5亿吨,远远超过往年水平,良好的煤炭供需形势将进一步巩固。多位专家指出,国家发改委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为了保障冬季煤炭供应,并不是要大幅增加煤炭消费。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说,减少电煤消耗仍然是煤电发展的一大目标。“我们需要去提高电煤的利用效率,注意这一点讲的不是煤电的效率,而是电煤的效率,减少电煤消耗,促进清洁能源消纳,这实际上是我们在‘十四五’继续推进煤电清洁高效改造的一个主要的目标。那么要统筹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实现‘三改联动’。”

专家认为,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期,也就是2030年前,煤电可能还会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主力位置。但从更长远的时间来看,我国将加快从高碳电源向低碳电源甚至零碳电源转变,这意味着不少煤电装机将会陆续退出。目前,我国煤电装机容量接近11亿千瓦,而在袁家海看来,未来最多需要保留2-3亿千瓦。

袁家海表示,“我们课题组的一个观点就是说未来我们最多在2060年的时候会有2-3亿千瓦的煤电装机,但是必须要掺烧40%或者50%的生物质能,然后再加装ccs(碳捕捉碳封存)改造。这样的话为我们2060前全经济体碳中和可以发挥一个保障托底的功能。”

即使未来煤电需要退出的量没有袁家海说的这么多,存量煤电装机也仍然需要转型。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认为,煤电将逐步向备用电源转型。

“对有的已经建成的机组,我们还要优化利用。总体来讲,把它们的功能从承担基础负荷这样的一个基础功能,比如转向做灾备、备用机组,然后通过灵活性改造去做调峰。这样现有已经建成的机组还要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这样就可以减少资产的沉淀。”邹骥说。

有一个问题是在北方地区,煤电通常还承担着冬季供暖任务,未来如果大量退出,怎么保证供暖?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教授付林建议,煤电可以去小留大,保留高参数、高效率的大型机组,而这样的机组正好2/3以上都集中在北方地区,结合其它热源,可以有效保证供暖。

“由于这些大型的火力发电厂一般都是离城市比较远,所以我们采用这种长距离输送热量过来,送到城市里面,和城市里面其它的一些工业余热,包括一些储能,包括日间储能和跨季节储能结合在一起,能够作为城市里边主要的供热的支撑。”付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