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2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经济之声推出专题策划《这座新城不一般》,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本期专访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

两批市级赋权提高审批效率

记者:从本月6日起,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始行使新一批市级行政权力。为什么要把一些行政权力下放给城市副中心?

张建平: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史上是一个新生事物,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实际上需要得到北京市的授权,换句话说,就是承接一些市级的行政权力。比如,相关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核发,原来我们要经过两级审批,先经过通州区审批再经过市级审批。那么现在,我们通过授权,就可以把过去这种串联式的审批变成并联式的审批,这样的话,办理相关建筑施工许可证的周期就会大大缩短。

我们看到,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已经有两批市级赋权。第一批中的80%都与项目落地直接相关。第二批有两类,一类是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土地管理利用、建筑工程管理等重点领域,承接市级权力57项;还有一类是围绕自贸试验区建设,在自贸试验区运河商务区和张家湾设计小镇组团内,承接市级权力101项,主要包括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工程项目建设等。有了这些市级赋权,我们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就会得到非常好的执行保障。

同时承接审批权和监管权

记者:新一轮市级赋权中有一个细节就是,既承接审批权,又承接监管权。所谓“权力下放”“简政放权”,并不是简单的一放了之,是吗?

张建平:原来我们有些市级赋权,给了审批权,但是监管权还是放在市一级,这样的话这个权力链实际上是不够完整的。市级赋权是一个渐进、持续的过程,所以现在我们新一轮的市级赋权,既要承接审批权,也要承接监管权,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真正达到“放管服”的要求,就是在放权的过程当中同时要管理,同时要服务。

开办企业从4天缩短为“秒批”

记者:北京城市副中心在简政放权方面已经亮出了一份非常亮眼的“成绩单”,例如开办企业从4天缩短为“秒批”,让人印象深刻。北京城市副中心一系列简政放权举措背后说明了什么?

张建平: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简政放权的要求是比较迫切的。所以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围绕营商环境方方面面的具体指标,通过改革和开放来不断优化,朝着市场化、法治化、透明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去努力。

持续优化人才和金融环境

记者: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起点上,北京城市副中心在营商环境的哪些方面还可以继续优化?

张建平:不仅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整个北京市都在花大力气持续优化有助于创新发展的营商环境。比如,持续优化吸引人才发展的环境,其中涉及社会保障、子女入学、教育改革等,这些我们都在不断推进。

再比如,在吸引资金这方面,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北京证券交易所这样的一个新平台,那么未来,我们要围绕如何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来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更优的营商环境。

与北三县实现营商环境协同发展

记者:有声音担心营商环境发展的不平衡性。北京城市副中心如何与周围的廊坊北三县实现营商环境的协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张建平:我想第一个困难可能是,一旦涉及跨省的管理、跨区的管理,不同省和不同区之间存在发展水平差距、管理体制机制差异,在对接的过程中可能就会出现不协同不协调的情况。

还有一个方面的困难可能会体现在“信息孤岛”上。有些部门在管理过程中掌握到一些信息他们可能不愿分享,或者说还没有得到授权进行分享。所以我希望在“十四五”营商环境的优化过程当中,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同需要,各个方面可以在跨部门管理协调以及打破“信息孤岛”方面去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