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8日消息(记者唐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经济之声推出专题报道《补短板 上水平——我们身边的生活性服务业》,本期推出第三篇《立标准、树标杆,告别“小、散、乱”》。

 

初冬的北京,从江西某大学毕业不久的小杨来到这里寻找工作机会。涉世不深的他在租房的时候就遇到了黑中介。小杨告诉记者:“我是在网上发了租房信息,后来有人主动联系到我,加我微信,发了房子照片,我挺满意。他们说房源紧俏,需要我先付预付款再看房,我没多想就交了,并约定第二天去看房。结果到了第二天约定看房的地方,中介的电话就打不通了,微信也把我拉黑了。”

在生活中遇到这类糟心事的人不止小杨一个。陕西省西安市的王女士最近正在为家政育儿嫂的事苦恼,前不久,她从家政公司找到一名育儿嫂,但没想到,一个月花费3500元请来的育儿嫂,竟然不懂一点儿育儿知识。王女士说:“我觉得他们公司承诺的员工素质和他给我派来的人差异还是很大的,甚至是完全不相符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生活服务业迅速发展。不过,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小、散、乱”特征突出,连锁化、品牌化不足,抗风险能力弱,频繁“开店、关店”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行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萌说,市场存在短板是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过程,要补齐短板,政府和企业必须形成合力。

“本身市场它是一个自然淘汰的过程,这里有几个层面,比如在政府层面,政府要去建立一个公平的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公平、公开、透明的竞争。商家要做的,就是打造自己的品牌,让顾客能认知,然后和顾客建立联系,给顾客做好服务。”她说。

针对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为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立标准、树标杆”。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服务标准品牌质量建设,加快构建行业性标杆化服务标准,创建生活性服务业品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宏山说,要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的质量,需要发展连锁化、品牌化的经营模式。不过,这样的品牌化也需要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进以及核心生活服务业的需求相衔接、相匹配。

“品牌化背后一个很重要的支撑是标准化,即相关行业要推荐网点的布局,网点布局的背后实际上是要标准化,这样才能保证不同地方的质量能够共同提升。我们知道,今天的社区中实际上人群具有多样性,有的人对品牌性的服务业具有更高的要求,也有的人就满足于最基本的生活服务的需求。这两者要兼顾,而不能只追求上档次、上规模、标准化,而忘了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需求。”杨宏山说。

此外,杨宏山认为,政府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基础上,应该坚持一个原则,就是“政府多掌舵,市场多划桨”。他说:“活,更多要靠市场主体去干、社会主体去干。政府就要提升回应性,坚持问题导向,做好相关的规划引领,促使多元主体各自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源去补短板。如果多方资源都能投入到这个领域,这个短板就自然会得到相当程度的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