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6日消息(记者唐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从9个方面提出了30条任务措施,以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经济之声推出专题报道《补短板 上水平——我们身边的生活性服务业》,本期推出第一篇《市场大、需求足,发展有后劲》。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泰华市民生活服务中心里,居民们对“家门口的菜篮子”赞不绝口。作为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批建成的智慧化、标准化菜市场,泰华市民生活服务中心吸引了包含餐饮、医药、五金用品等经营商户入驻,为周边居民打造了一个更加便捷和业态多元化的“15分钟生活圈”。

从前,很多居民买菜购物至少要步行半个小时,十分不便,而现在随着泰华市民生活服务中心的建成使用,这些难题迎刃而解。前来买菜的佟桂兰说:“离我们家挺近的,买菜、面粉以及家庭用的必需品,在这儿买都挺方便、挺好,收费也不贵。”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从9个方面提出了30条任务措施,以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说:“‘生活性服务业30条’的一个政策重心,就是要大力发展普惠性生活服务业,努力让生活服务业服务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促进群众身边和家门口的社区服务更加亲民、便民、利民、惠民。”

在政策的支持下,“15分钟享受品质生活”已经从“将来时”变成了“正在进行时”。在很多城市,一些“市井生活圈”里的服务新场景已经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在北京市通州区北苑街道新仓路附近,一个普通的地下室改造再利用,“变身”成为深受周边居民欢迎的新型游泳健身场所。市民袁先生告诉记者:“原来就是一个地下库房,也没有其他作用,但现在的健身房对我们居民有很大帮助。”

在成都,24小时城市书房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处“家门口的图书馆”。无人值守、24小时开放,在这里除了读书,还可以听书。

这样的生活新场景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集中在生活性服务业消费集聚区。“生活性服务业30条”提出,要“培育强大市场激活消费需求”,培育各类新业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业态丰富、品牌汇集、环境舒适、特色鲜明的生活性服务业消费集聚区,不断拓宽生活性服务消费场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认为,目前有很多地方都具备建设生活性服务业消费集聚区的能力。苏培科说:“第一个是经济要素集聚,有消费能力,它才能够成为一个消费的集聚区。第二个是人口,人流具有集聚效应,这样的地方才能够成为有消费能力的集聚区。”

此外,苏培科认为,生活性服务业消费集聚区也可以围绕“社区15分钟生活圈”进行升级,有聚集能力的区域以后会逐渐向一些老旧社区展开。而建成这样的“集聚区”,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更需要依靠市场的创新驱动来提高服务质量。